人物和作品

加拿大华人画家孙昌茵油画《百年华工艰辛路》

不能忘却的历史

十九世纪中晚期,1880-1885年间,当时加拿大政府答应了西卑诗市加入联邦时提出修建一条横贯全加的太平洋铁路的条件。此铁路西部凶险地带由从中国南方招来的17000名华工修建。其工程艰巨,危险和刻薄的生活条件和待遇使得几千名华工死在这条铁路上,几乎每一英里死一华工—死亡人数属世界移民史上首例。加上事后“人头税”和“排华法”等等重重的种族歧视,使得华人走着数百年的血泪路,过着不见日月的悲苦的生活。

这段沉痛的屈辱历史,刺激了画家孙茵昌的创造灵感,也激发了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他决定以华工题材为背景,创造一副作品,纪念百年华工的幸酸血泪,也给中华名族当代和后代子孙一个不能忘却的纪念。

百年华工艰辛路:

这副名为《百年华工艰辛路》的油画长138英寸,宽58英寸,内容颇多。正中间主画面是一名华工,面露苦难的表情,有力向前伸出巨大双手,表达华工凝重,奋斗,挣扎,虔诚而无奈;他背后是日月与枫叶,枫叶中无数的华工形象,这象征着加拿大华人对国家的巨大贡献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果没有当初华工的努力,就没有今天加拿大的统一,就似日月般永恒。此外,背景还有铁路完工的庆祝仪式,无一华人!

画面左边的内容有:华工告别故乡,远渡重洋的场景;铁路完工后,华工以淘金谋生的场景;留在中国家中妻子独立耕作的场景;白人欺打华人,抢砸华人店铺的场景;数千名华工尸骨不得安葬加国,必须运回故里安葬;华工血泪钱寄回家乡,建成碉楼,现已成时间遗产。

画面右边的内容有:华工修铁路的多处场景:开山,运石,炸路,铺地基等;华工艰辛劳作住着住宿简陋木屋,嫉妒严寒;不公平的“人头税”和“排华法案”。

整体画面呈冷灰色调,与主题枫叶金红色相称。各个历史事件时空交错,穿插在画卷里,勾起苦涩的回忆。

与君共勉,未来就是艺术:

在准备这副巨画的时候,孙昌茵翻阅了大量有关华工的材料,华工挣扎奋斗的历史也勾起了孙昌茵的回忆。回想自己当年揣着200美金来到加拿大“淘金”,虽然不比华工艰辛,但是也自有一把辛酸泪。

20多年前,孙昌茵夫妇放弃了国内优越的工作,来到陌生的加拿大。两人已到不惑之年,语言不通,国内还上有老下有小,都要依靠他们。两人只能去餐馆打工,拿着一小时5块钱的薪水,为了多赚钱,孙昌茵的太太更是打了两份工,辛苦可想而知。

不过,两人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而且,那时中国的工资很低,虽然在餐馆身份不敌国内,但是一天赚的钱却是国内一个月的工资。所以两人也没有太多的心里失衡。孙昌茵的太太更是喜欢加拿大自由的环境。每每给国内寄钱,孙昌茵夫妇都很欣慰。

大约一年的时间,孙昌茵重拾画笔,开了画展,画展很成功,上门约画的人络绎不绝,孙昌茵又做回专业画家,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的孙昌茵已经在加拿大美术界颇有名气。其开办的多伦多美术学院拥有两家分校,毕业学生数百人,他的画作在世界美术馆和博物馆被收藏家收藏,且拥有几间店铺和产业,取得了成功。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回想自己的奋斗史,孙昌茵唏嘘不已。即时在最困难的时刻,他也从没有放弃希望,总坚信未来会更好。

孙昌茵说,就像自己一样,很多新移民来到加拿大,但是,大多数移民在国内都是佼佼者,中国那么人竞争的情况下都能成功,来到加拿大也一样会成功。就好像老鹰一样,他可以飞的比鸡还低,但是,总有一天,它会飞上蓝天。信念很重要,相信未来,“未来就是艺术”。

现在的孙昌茵已经功臣名就,他觉得人生有三个目的:坚持专业;做感兴趣的事情;对社会有益。现在,画画对他来说,不为名利,只是自己的兴趣。

孙昌茵认为,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艺术家在加拿大发展确实不易,除了基本功要好,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才是生存之道。

艺术简介:

孙昌茵,加拿大著名画家。温州市人,七十年代因创造和发表大量连环画,书画及美术作品并获奖,被政府以“有成就人才”上调到温州市文联任创造干部及《文学青年》美术编辑。并研读于中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 1988年赴加拿大深造。90年代创作大型壁画“天鹅湖”获加拿大政府“卓越画家殊荣”。2008年创作了三联油画《百年华工血泪路》作品被世界国际博物馆收藏,并获得国家邮政局印制邮票首日封提名;2013年中国驻加拿大多伦多大使馆签发证大厅创作大型白描壁画《中华文化五千年》获加拿大政府移民局颁发五年一度突出贡献奖。2015年油画作品《漂浮》受邀参加法国巴黎艺术展。

多伦多美术学院  名誉院长

加拿大中国美术家协会  副主席

清华艺术创作研究会  副会长

纪璇

文章来源:加拿大房地产 2016.06.22

孙昌茵更多信息

不忘初心——访加拿大华人艺术家孙昌茵、冯玉薇伉俪

孙昌茵、冯玉薇参加133届法国巴黎大皇宫Art Capital大展纪实

加拿大华人艺术家孙昌茵油画作品《海浪系列》欣赏

抽象是具象灵感后的余声——孙昌茵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