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和作品

杨贵林的画鹰之路

杨贵林,笔名桂林,辽宁阜新人,现居住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当代名家艺术研究院常务院长,中国当代名家艺术报编委会副主编及编辑部主任,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管理中心讲师,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管理中心宋庄培训基地主任,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画院画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杨贵林开始从事文化教育宣传工作,以培训传统书画装裱艺术人才为主导,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他对古旧书画和瓷器修复亦有研究,学习并掌握了传统修复工艺的精髓。与此同时,他也进行大量的写生和国画创作。2009年,他在北京宋庄创建桂林画鹰工作室。其作品入编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作为支持单位的大型美术文献图书 《新中国美术图鉴(1949一2018)》 。

杨贵林作为书画家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时代影响力人物并受邀请参加2018中国文化艺术人才颁奖盛典暨绿色艺术教育协同发展峰会。 会前,得以在休息厅与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胡振民交谈并合影留念。曾作为嘉宾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泼墨中华情2018书画春晚”节目,并在“2018中国书画春晚榜样人物大拜年节目”中担任艺术指导。

杨贵林小时候在辽宁锦州的农村长大。山里鹰鸟特别多,小孩没事经常上山看鹰,觉得鹰特别精神。冬天下雪时候,鹰就会上老百姓家去觅食叼小鸡。当时农村没有别的活动,小孩们就把画鹰叼小鸡当成了一种取乐。农村没人画画,也没有美术老师,小孩儿画这画那,画着玩,时间一长成了习惯。他的性格也是干什么事喜欢干到底,不会半途而废,这与鹰的性格不谋而合。 所以,几十年来,他画了无数的鹰,已经把鹰画得出神入化了。

他画鹰与他的行事风格一样,虽准备工作少,但他认为必须要精力充沛,一气喝成,才能画出鹰的霸气,才能用墨流畅。鹰分几十种,要画出每种鹰之间的不同,务必要了解每种鹰的生活习性才能画出鹰的精彩、灵性、神貌和气势。鹰的霸气和气势完全取决于鹰的爪、嘴和眼睛这三个地方是否画得到位,为了不反反复复地在同一个地方画,他采用写意画大胆快速的落墨,画的速度于他而言决定着鹰的精神状态:速度过于慢,鹰就跟鸽子一样显得软弱无霸气。眼睛是最主要的传神部位,他画的鹰的目光敏锐,细部地方他结合中国画和西方的油画以及采用油画的明暗关系让鹰的形象更突出。

关于写意,他认为与他性格有关系。画鹰之时从不断笔,不考虑笔笔到位,重点把握形体,羽毛和别处力求夸张,以翠柏、松树、奇石和巨石为背景,以水墨为主,色彩为辅去显示出鹰的那种霸气和性格。曾有人认为会画鹰就一定会画小鸡,他并不十分赞同。他认为只有搞清楚了家禽与猛禽的区别, 笔法才能有所不同:画鹰 刚劲,画鸡轻松,用墨圆润。杨贵林认为不管是画什么,得多向古人学习,看古代精品,看现代名家的优秀作品,自己才能从里边能找到一些符合自己的东西,吸取别人的长处,最后经过一阶段的消化才能落墨到纸上。

窥视

杨贵林所画之鹰,有的似有风霜肃杀之气,有的双目侧视,有的威猛下驯,丝绦环轴,逼真可摘,画悬廊间,如真鹰呼之欲出。

毕达哥拉斯派和新柏拉图派都认为“小宇宙”(人)与“大宇宙”相对应,人心里本来有内在的和谐或美,碰到外在世界的和谐或美,“同声相应”,所以才爱好它,才产生美感,这种内外相应当然还是上帝的巧妙安排。杨贵林排除了“美即完善”的“目的论”,说美不涉及目的;但是他接受美学上的“内外相应”目的论。他认为美的事物,恰好让人的认识功能(想象力和理解力)能自由和谐地活动,所以才会产生美感,这里还是隐约见出“天意安排”。

杨贵林就是在这种“天意安排”下走上了画画,画鹰之路。

(本网记者王萌北京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