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儒载誉韩国大田国际艺术节
(《国际艺术新闻网》据中国《华侨传媒网》2025年10月9日消息)金秋九月,韩国大田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一抹来自中国的东方气韵格外引人注目。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李尚儒,凭借深厚的文化修为与卓越的艺术成就,载誉归来。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艺术与学术探索的高度肯定,更是中韩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的生动见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润光芒,在国际艺术殿堂中静静流淌、熠熠生辉。

根植东方的文化践行者
李尚儒,1971年生于山东栖霞,自幼浸润于齐鲁文化的厚重底蕴之中。1989年起即潜心研读传统文化经典,200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哲学研究生课程班。他的文化之路始终扎根于中华思想的沃土,汲取着儒释道的精神养分。
他早年曾随侍佛门泰斗本焕老和尚多年参学,于经藏中体悟智慧,于日常修为中锤炼心性,渐渐养成温厚谦和、沉静内敛的气度,也为其后深耕文化与艺术实践打下坚实根基。
跨界融合的文化使者
作为中国孔子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期客座教授,李尚儒始终以“传扬东方文化、沟通东西文明”为己任。
他同时身兼世界武术联盟文化总顾问与佛门医学导师,在武术、医学与文化教育之间,搭建起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桥梁。
自幼习武的他,继承了进士世家的文脉与风骨——其五世祖曾在少林寺习武十二年,后中武举人,家传的少林正骨手法历经百年传承。李尚儒在此基础上融汇太极内功、中医理法与佛家经论,独创出“佛门象数疗法”,并著有《佛门象数疗法》《佛门象数实用手册》两部著作,多次受邀在国内外讲授相关课程,使这一传统智慧惠及更广的群体。
他所倡导的文化理念,始终贯穿“以心修身,以德载艺,以文化人”的精神脉络。无论是书法创作还是医学研究,他都以“正念”为核心,让东方哲思在当代世界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笔墨与精神:书法的禅意与风骨
在艺术领域,李尚儒的书法被誉为“心性之书”。他以行草见长,笔墨间既有儒家的端正稳重,又蕴藏禅者的空灵与超然。
2017年,他的作品入展纪念孔子诞辰2568周年的“中国孔子国际书画艺术大展”,赢得业界高度评价;其为济南舜帝祠题写的“重华殿”匾额,一笔一划皆承古意,饱含敬意;2021年,书法作品又被收入杭州皋亭山景区碑林,成为永久陈展的文化印记。
书法于他而言,不仅是技艺,更是修心之道。李尚儒曾言:“笔中之墨,乃心之迹;若心不净,则墨无神。”在他看来,艺术是人格与思想的自然外化,是修行的一部分。
在韩国大田:以文化对话世界
此次亮相韩国大田国际艺术节,李尚儒以书法、武术与传统医学的交融形式呈现东方文化的独特意象。他的展示不仅彰显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力量,也契合了本届艺术节的主题——“国际友城交流,文化与艺术共生”。
作为韩国科技与创新中心的大田市,近年来以“G艺术2025连接周”项目倡导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李尚儒的文化实践,恰好以“多元融合”的精神与之呼应:他将东方艺术与现代理念相结合,以柔韧的文化语言让观众感受到“静中有动,动中生韵”的东方之美。
现场观众表示,他的书法展演与文化分享,为艺术节带来了别具一格的东方气息,既宁静又深远,让人们在视觉与心灵的双重触动中体会到文化的力量。




文化无界:东方智慧的持续回响
从齐鲁大地到韩国大田,从传统经典到国际舞台,李尚儒始终以一颗虔诚之心行走在文化的道路上。他的每一次分享、每一场展示,都是一次文化的“布施”——让世界在理解东方的过程中,感受到温润的力量与人性的光辉。
此次载誉而归,既是对他多年耕耘的褒奖,也标志着他作为文化使者的新起点。未来,李尚儒将继续以其深厚的学养与广阔的视野,推动中韩文化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如他所说:“文化的力量在于润物无声。让更多人从中华传统中找到精神的根,从东方智慧中感受生活的美好,这便是我一生的志业。”
这份沉静、包容、温润的东方气息,正跨越山海,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让更多人读懂中国文化的深厚与美丽,也让中韩文化交流的画卷,晕染出更璀璨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