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和作品

王晓文:走过没有冬天的海岛

任永峰

 

28年,足以让一个人品味生活所有的味道,生活的味道,让孤独者感受温暖,让探索者看到希望。

28年,文工团是他实现梦想的地方。王晓文,海南公安边防总队文工团二级演员、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做过舞蹈、相声、小品、电影演员,当过主持人、文工团团长,参演过20余部影视剧。

择一事,路长;忠一生,情长。关于梦想,他总是坚定地回答:“我的梦想始终在绿色军营,在舞台上。”


王晓文5岁时的照片

站成一棵树的样子

山顶的一棵岳桦树,低矮弯曲,树梢挺拔,迎风狂舞。远处,巍巍长白山,自北向南,绵延千里……

1965年,王晓文出生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林业局的一个林场,家里8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八。大姐和四姐在县文工团工作,大哥是县林业局文工团团长,五姐在延边京剧团当一名京剧演员,8个孩子中有5个从事文艺工作。

王晓文出生时父亲60岁,母亲45岁,父亲去世时,他才12岁。父亲是林业局一名储木场工人,王晓文的记忆中,父亲用肩膀把从林场小火车运来的木头一根一根扛下来,再扛到大大小小的卡车上运出山外,父亲常对他说:男子汉站就站成一棵树的样子。他知道,父亲是用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树作比喻,让自己像树一样挺拔生长,坚强生活,这句话让他受用一生。

不识字的母亲给王晓文说:“别太早上学,上早了把脑子学坏了;不要太早刷牙,太早了把牙齿刷坏了。”这是母亲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最朴素的爱。母亲把家里打点得井井有条,过着精打细算的日子,一个普通的家庭成了十里八乡的文艺之家着实不易,没有文化的母亲给了王晓文一个快乐的童年。

王晓文说:“父亲去世时,我还很小,很多年后我都没有喊过爸爸;母亲去世时,我正当中年。日子就像是一团发酵的面,刚刚有了起色,父母却永远地离开了。母亲去世时,要求打开朝南的窗子。其实,她是牵挂窗外父亲的林场,还有远在南方的我。”说起父母,两行泪水从他的眼眶奔涌而出。

“我是穿着姐姐的花衣服、花裤子长大的。”王晓文说,小时候家里穷,一件衣裳大的穿了小的再穿。长大后,家里的重担压在哥哥姐姐身上,他上大学的学费,都是哥哥姐姐凑的,他是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是80年代的标语。中学时代的王晓文喜欢数理化,源自对外来世界的好奇,对新生事物的尝试。初三时,他用几个放大镜叠起来做天文望远镜,用报纸糊起来做一个长长的筒,结果也没有做成他能看见星空的望远镜。王晓文一直是班里的文艺委员,中学百米纪录的保持者,用他的话来说:“百米赛跑中,翻个跟头也能跑第一名。”

在汪清林业局小院里,他度过了小学、初中、高中时代,直到1984年王晓文考上长春光机学院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他第一次离开了林场的家。


高中时代的王晓文

翻不过去的80年代

王晓文的大学时期是一个充满了选择的年代,他选择的都是梦想。

1984年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经过多年沉默后,精神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文化进入一个“大爆炸”的时代。王晓文说:“那个时候流行穿喇叭裤,自己爱穿高弹健美裤,裤脚有点小喇叭状,头发梳着三七分,再烫卷了,非常时髦。”
受“迪斯科舞王”陶金的影响,国外的摇摆舞、迪斯科舞、国标舞悄悄进入了国内,开始走进他的世界。大学期间,王晓文以学生会的名义办了一个迪斯科舞蹈培训班,自己边看录像边学习,在教室里用课余时间当起了拉丁舞老师,他和舞伴是当时长春市唯一一对会跳拉丁舞的人。

1988年正值改革开放10年,也是王晓文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先后报名参加了长春市、吉林省、东北三省迪斯科舞蹈大赛,都获得第三名,他也被同学们戏称“王老三”。那年,他有过演员梦,梦想着自己能够成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一名演员。有一天,路过长影制片厂门口时,他看到刚拍完戏的宋丹丹,一群人围着要签名,他想,如果哪个导演看上自己拍一部电影,那也就能当明星啦!每次路过时,他都会在大门口驻足一阵子,用指尖掠过贴着电影海报的厂墙,时间久了,连门口开小卖部的大爷都对他面熟。然而,那个时代正是电影制片厂改革阶段,厂里不招演员,他也从未踏进大门,错过了当演员的时机。

1988年10月,“全国首届公关小姐、公关先生”大奖赛拉开帷幕,当时中国的公关事业仍处在起步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许多企业对公关人才出现了“求贤若渴”的现状。很多青年报名参赛,王晓文也瞒着家人报了名,经历了初赛、正赛、预赛,王晓文以阳光的形象、优雅的谈吐和出众的才艺进入了吉林省“十佳”,代表吉林省5位公关先生入围,准备去深圳参加全国总决赛。

公关在当时是新事物,他兴奋地把这个来之不易的消息告诉家人时,没想到却遭到家人的反对:好好的一名理科生怎么要去当公关先生?家里人觉得他不务正业。一边是自己的亲人和并不富裕的家庭,去趟深圳要花费一笔不少的费用;一边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梦想,看着别人收拾好的行囊,王晓文陷入了梦想和现实的煎熬。

最终,王晓文选择了放弃。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后来去参加比赛的选手全部被深圳一些大型企业高薪招聘,过上了体面富足的生活,成了“准深圳人”。虽然没有去深圳参加决赛,但王晓文通过才艺表演、知识问答、面试等环节,第一次有了舞台经历。


大学时代的王晓文(后排左三)

穿上军装和海南岛相遇

命运还是眷顾了这位年轻人。1988年12月,海南省边防总队文艺小分队到吉林省友情演出,王晓文代表吉林边防总队家属表演了一个迪斯科独舞《鹰》,这是他第一次到部队演出,看到穿军装的军人羡慕不已,当时就想,自己能到部队文工团多好呀!军装,成了他最向往的衣裳。

表演结束后,王晓文作为部队特邀文艺骨干去了天津边防总队表演节目,时任天津塘沽边防检查站站长毕觉慧看了他的表演后说,“小伙子,到我们天津边防来当兵吧!”当时的天津边防检查站没有专业的文艺骨干,听到当兵这个字眼的王晓文像触电一样,但因种种缘故,他当兵的想法还是未能如愿。

1989年,海南省边防总队面向全国招收一批文艺骨干,已经和海南边防打过照面的王晓文第一时间报了名,这次他再也不想错过到部队的机会。11月,东北下起了大雪,王晓文坐了5个小时的飞机来到海南海口大英山机场,命运最终让他踏上海南岛这个离梦想最近的地方。

当时的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特区,一下飞机,王晓文从延边老家带的梨都已变成了黑色,这里真的很热!所有的人都穿着短袖,只有他还穿着一件冬大衣,他才知道这里的冬天没有雪。他看到满大街都是椰子树,这和老家汪清的白杨树完全不一样。妇女们戴着斗笠,开着三轮车满大街跑,男人成群坐在骑楼的茶馆里悠闲地喝着老爸茶,街上的出租车像小乌龟一样来来往往。

当晚,一个黑黑瘦瘦、个头小小、说着一口海南普通话的年轻人安排他住进了部队招待所,一张木床,一方草席,一件行李,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后来,他认识了这个年轻人符永平,是海南文昌人,晚上,符永平叫他一起去冲澡,王晓文说3天前自己已经洗过澡了,路途疲惫的他没顾得上冲澡、吃饭就呼呼睡了。第二天起床全身发黏,王晓文说:“北方人在那个年代大多是每周进一次澡堂子,但在海南一天不冲澡就难受得够呛。”

从东北到海口,冬天变成了夏天,王晓文至今还记得团里的战友带着他吃了海南的第一口火锅。他吃不惯南方的什锦酱,就一个劲往碟子里加了白醋和黄灯笼辣椒,火锅和海南的天气一样热,与海南的人一样热情,初来岛上的王晓文感受到很多温暖,海南是一个包容的地方。

几天过去,王晓文觉得还是有点失落。心中海南大特区的高楼大厦也没有了,整个城市缺水、缺电。当时的文工团有21个人,住在海军的一个老院子里,没有空调,借着海军大院的房子冲澡。团里没有地方排练节目,就在海军部队的厂站、招待所的空地上放一个录音机,插上伴奏的音乐磁带,开始了一天的排练。


1990年,王晓文第一次穿上军装


2003年王晓文任海南公安边防总队副团长

艺术追求上的三次转变

1989年12月,海南边防总队文工团成立,这是全国公安边防部队成立的第三个文工团。那年,王晓文如愿穿上了军装,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在文工团的日子里,艺术的追求和自身的发展让他经历了三次转变。

第一次转变,由民族舞到现代舞。

“当时在舞蹈队,我的腿是踢得最低的。”王晓文说,那段时间精神压力其实挺大的,团里面很多都是专业舞蹈演员,而自己是半路出家,从来没有跳过海南民族舞,在舞蹈的全面性上还不够。

王晓文说,到了一个新的团队,领导的期望和自己的局限是一对矛盾。当时团里已经有跳民族舞的演员,而自己在民族舞方面一时没有突破,团领导希望他能发挥拉丁舞的特长,创新舞蹈表演形式。几经思索,他大胆选择了不同风格的舞蹈——拉丁舞。

北上。1992年,王晓文利用假期去北京舞蹈学院学习拉丁舞,拜当时的全国拉丁舞四强高毅强、林小玉夫妻为师,苦学了五种拉丁舞,在地下室住了半个月,他成了海南第一个会跳5种拉丁舞的人。

南下。三个月后,王晓文又去了广州学习国标舞,回海南后不久,他和舞伴吴碧芬就在海南省拉丁舞大赛中获得冠军。

第二次转变,由舞蹈演员到相声演员。

王晓文是北方人,语言能力比较强,团长李启雄相中了他的语言天赋,符永平成了他的相声搭档。符永平非常有特点,会口技,能模仿虫鸣鸟叫、乐器、人声,表演诙谐幽默,滑稽可笑,这和王晓文在语言风格上有强烈的互补,他俩成为团里的第一对相声演员。

先模仿,后改编,再到创作。接地气的表演很快受到官兵的欢迎,形成了自己相声的风格和品牌——口技加形体表演。俩人的代表作《血染的风采》创造性地把口技、舞蹈、相声融合在一起,使当时海南相声往前跨越了一大步。1994年,他俩受邀海口的工人影剧院,和葛优、六小龄童父子、陈道明等明星大腕同台演出。

第三次转变,由相声演员到主持人。

1995年,王晓文正式成为文工团主持人。1999年,公安边防部队在全国举行了三项教育演讲比赛,王晓文和同事胡雅琴被抽到北京担任主持人,这是他主持生涯的崭露头角。从那时起,公安边防部队大型晚会活动都挑选他俩担任主持,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几年。王晓文回忆说:“曾经有一台晚会自己就参与了7个节目,主持,朗诵、相声、舞蹈、话剧……”他都做得游刃有余。

2001年,公安部春节联欢晚会面向全国公安民警选拔主持人。王晓文接到省公安厅录制个人报名推荐视频的通知,到海南电视台朗诵了一首诗歌《建国五十年》,刻成光碟后寄到北京,半个月后,导演组打来电话,他被相中。王晓文喜极而泣,能代表全国公安民警主持中央电视台在春节直播的大型晚会,不仅是个人的幸运,更代表着全国公安边防部队的形象。

公安部春节联欢晚会是王晓文第一次主持这么大型的晚会,他的搭档是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这让他倍感压力。彩排中,看到朱军偶尔也有错词、口误时,他才舒了一口气,冷静投入到接下来的主持,练了一遍又一遍,尽力让自己做得更好。从海南到北京第三天,他就因气候差异感冒发烧,但这样的主持机会太难得,说什么也要好好珍惜,所以就没敢告诉任何人,悄悄在台下喝几口药,又继续投入到紧张的练习彩排中,一直到晚会结束。

2001、2002年,王晓文和朱军连续两年共同主持了公安部春节联欢晚会,他的主持能力与水平也有了跨越式提升。


王晓文参加海南省国标舞大赛

王晓文和搭档符永平说相声

王晓文主持节目

部队是艺术创作的土壤

因为演出,王晓文去了全国很多地方,其中最让他难忘的是西藏拉萨、三沙海岛、海南农场。

2004年,西藏帕里边防派出所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国巡演,从拉萨到沿海城市,最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直播,这是全国大型晚会中首次创新声、光、电结合的舞台表现形式。

“我如同一只藏獒,在这片苍茫之地上踱步,我好像闻到古人,还有来者。”在拉萨的大昭寺,王晓文看到长途跋涉前来朝圣的人,双手从羊皮袄里掏出一捧酥油,添加到寺庙的灯里,他被这种虔诚深深感染着。在藏区,牧民的屋顶上飘着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和不远处彩色的风马旗在风中遥相呼应,他看到了信仰的力量,从此他把这种信仰植根到事业中,哪怕遇到再大的艰难,都不会忘记自己最初的信念。

军旅生涯,难忘三沙。第一次去三沙慰问演出时,王晓文连续坐了20个小时的船程,一路晕船吐了好几次,直到永兴岛看见朴实的渔民和热情的官兵,他忘记了身上的疲惫,来不及休整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演出中,硬是咬着牙把自己最好的状态放在舞台上。4天演出时间结束后,他的脖子被晒掉一层皮。谁也没想到,由于赶上台风浪大不能开船,演出人员在三沙一呆就是20天,因为岛上补给困难,演员们桌上的菜由最初的六道一天天减少到最后两三道,他和团里的演员最后只好到海边抓鱼煮汤喝。

在三沙,他看到飞翔的海鸟、南海的岛礁、耕海的渔人、戍边的战士,感受了三沙的海大、风急、岛小、人少、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听着三沙边防官兵一个个以苦为乐守天涯的故事。那段时间,西沙有风有雨,演出中常常下大雨,雨停了,官兵和渔民擦干板凳接着演出。在赵述岛的一次演出中,演员没有音乐就清唱,和渔民一起跳广场舞,临走时岛上渔民给王晓文手里塞了一个贝壳,这是他收过最珍贵的礼物。

2012年,三沙市成立,当时没有文艺团体,而海南边防文工团每年都有三沙慰问演出的机会。于是,经上级部门批准,文工团和三沙市合作成立了双拥艺术团,每年都要承办市周年庆、中秋、春节等七八场大小晚会,这是三沙市成立以来最活跃的艺术团体。文工团的演员陈奕联常去三沙演出,索性就向上级打报告申请留在了三沙,成为祖国最南端的永兴边防派出所一名守岛军人。

海南农垦占全省1/7的人口,1/4的土地面积。2006年,总队文工团和海南省农垦总局合作成立农垦艺术团,三年的时间里,文工团的演员走遍了农垦的山山水水,密切了军民关系,增进了军地情谊。

“农场的演出又让他仿佛回到了东北的林场。”王晓文说,海南农垦人大多是军垦部队的后代,有着特殊的军人情结,穿军装的边防文工团很受垦区人民欢迎。当时海南各地农垦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演出条件有限,演出场地都是先铲草,演员换衣服也是在临近的老乡家换,但从台下这群割橡胶种槟榔老乡眼神中,演员们看到了纯朴和快乐,顿时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出门一台车,演出一台戏,吃饭一张桌,群众乐呵呵。”令人欣慰的是,文工团深入群众接地气的慰问演出,锻炼了人才队伍,提升了文工团社会影响。

28年,他和文工团演出大大小小的节目不下1000场,足迹遍及海南的乡村、部队、企业、厂矿、农垦、海岛,成为海南岛一支文艺轻骑兵。

王晓文参加全国曲协工作会议

文工团28年初心未改

1988年至今,文工团人来人往,命运流转。王晓文从一名普通演员到副团长、团长,历时28年,团里的官兵都亲切地称他“活化石”,他见证了文工团所有的历史。

“你做千里马时,还要做一位伯乐,一个人承担两种角色。”王晓文当团长以来,注重对文艺骨干的挖掘和培养,他到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里选拔人才,团里现在的文艺骨干都是他一手挑选精心培育出来的。至今他还清晰记得,第一年他单枪匹马参加了公安部春节联欢晚会,第二年他却带着13名文工团演员登上了这个大舞台,让团里的演员长了见识,提升了专业素质。每年,他都会选派灯光、乐器、舞蹈、编导到各大专业院校培训,文艺骨干在各种平台中得到了锻炼,施展了才艺,逐渐成长为边防部队甚至是公安部的文艺骨干。

舞美编导何素丹成了一名小有名气的军旅沙画师;舞蹈演员李汝成、黄华、罗晶成了团里新生代导演;吹萨克斯的李俊成了公安部影视专业人才库专家;士官杨义清在各类大型晚会中保障灯光音响……2006年,在全国公安部青年歌手大赛中,7名歌手中有6名进入决赛,其中孙野获得金奖,牛静、阚兆阳获得二等奖,3人荣获三等奖,谈及文工团里的文艺骨干与成就辉煌,王晓文如数家珍,乐此不彼。

舞台给了王晓文一个尽情施展才华的平台,也让他面临过两难的抉择。主持两届公安部春节联欢晚会后不久,北京就有一家娱乐公司的老总亲自打电话过来,对王晓文表达了签约的意愿;一次是帕里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时任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的领导就对王晓文说:“非常欢迎你到上海市公安局工作,但前提是你要脱下军装。”

“脱下这身军装?不干!”当时的王晓文已经是文工团副团长,这么多年在部队的土壤上成长,在文工团的平台上实现了自己对艺术的追求,他满怀感恩和珍惜,让王晓文脱下军装离开部队,他毅然拒绝。

2005年是文工团最值得庆贺的一年,文工团正式设编,这改变了团里很多人的命运。说到文工团的命运,王晓文掰开手指头数了三次:

第一次是1998年边检站进行了职业化改革试点,从武警的现役制改成了职业化,团里有一位战友被分到边检站,昔日穿着军装的战友从此换上了警服,一时间团里不少官兵蠢蠢欲动,想到地方工作。

第二次是2014年海警部队改革,总队人数骤减,他的老搭档郭超政委去了海警,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去了海警,王晓文依然选择了留下。

第三次是2016年部队在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背景下,除了专业技术干部,团里的行政干部都被分流到基层工作,此时团里的干部思想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28年风风雨雨,有成功、有荣誉、有辛酸、有眼泪,被嘲笑、误解、挤兑、流言蜚语、诬告……对于王晓文而言,几乎所有的酸甜苦辣他都经历过,但他依旧坚定执着,匠心如初,正如他所言:“我要做个阳光下的人,人在阳光下是没有隐私的,因为我身上是干净的。”

他的付出也赢得了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的认可:2010年,王晓文任海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2017年,王晓文当选海南省文联副主席;2017年,王晓文当选公安边防部队文联理事;个人先后荣立8次三等功,1次集体一等功。

今年,因为年龄的原因,52岁的王晓文卸任了文工团团长。

有人问王晓文“你现在浮躁吗?”王晓文笑着摇摇头:“不会了,我毕竟已不再年轻了。”

海岛,椰风摇曳,水银泻地,海浪拍打着礁石,激起层层洁白的浪花,如北方冬天还未消退的雪……

故乡,山顶的一棵岳桦树,低矮弯曲,树梢挺拔,迎风狂舞。远处,巍巍长白山,自北向南,绵延千里……


王晓文在电影《燃情狙击手》剧照

王晓文和著名演员濮存晰参演电视剧

王晓文影视剧作品
1990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出演第一部电影《特区英魂》,扮演苏东立。
1992年,参演电影《临时爸爸》,陈佩斯主演。
1995年,参演电影《燃烧狙击手》,香港和内地合拍,他扮演明叙。
2002年,参演电视剧《没有冬天的海岛》。
2004年,参演海南边防出品的电视剧《沧海利剑》。
2009年,出演电影《英雄李向群》。
2016年,参演电视剧《深海利剑》,饰演赵宝刚。
2017年,参演海南边防总队微电影《非常使命》,出演支队长。
期间,先后参演电视剧《甜蜜的谎言》《十天十夜》《椰岛顽童》等20多部影视剧作品。


2001年王晓文和央视著名主持人共同主持公安部春节联欢晚会

王晓文和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政共同主持国际青年艺术节

王晓文主持的重要活动:
1997年,主持海口市迎春联欢晚会。
2001年,2002年和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朱军共同主持了公安部春节联欢晚会,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
2002年,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迅搭档主持“全国企业歌曲颁奖晚会”。同年,和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姜丰在四川崇州主持了《全国公益歌曲颁奖晚会》。
2004年,主持海南省“哒哒瑟”全国巡演活动。
2005年,在海口五月花广场和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政主持了《全国青年艺术节》。
2005年,和凤凰卫视主持人共同主持了《同一首歌》走进五指山。
2006年,主持海南省春节联欢晚会。
2006年,公安部春节联欢晚会中担任舞蹈总监。
2006年,公安部文化基层行的节目主持人。
2007年,主持全国公安边防部队群众工作先进事迹报告会。
期间,多次主持公安部边防局演讲比赛,3次主持公安边防部队政工比武,长期主持海南边防总队各类重要活动,主持部队节目演出100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