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和作品

艺术家司马源:与美邂逅的一刻,欧洲驻留的艺术足迹

在与美邂逅的那一刻,我们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就是一种握住它不放的渴望:将它占为己有,并使它成为自己生命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我们有一种迫切地表达的欲望:“我在这里,我看见了它,它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司马源,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了当代艺术行业。我们认识有几年时间了,虽然不常互动,但最近她的几幅人像照吸引了我:宝蓝色的连衣裙,红色的袜子,红色的高跟鞋,搭配夸张耀眼,但穿在她身上感觉协调,在人群里显得突出亮丽,看似不食人间烟火,却又彰显着女性的迷人魅力。因为好奇,我拨通了她的电话,对她做了一个简短的采访。

瑞士驻华大使Jean-Jacques de Dardel博士曾收藏司马源的版画《琥珀堡》

电话中得知她正在瑞士尼翁参加艺术家驻地项目。她介绍说,艺术家驻留( Artist in residence,简称AIR)是指某机构邀请艺术家,在一定时间内在新环境进行思考、研究和创作,泛指艺术家的驻留型创作活动,或指支援该类活动的制度。艺术家在驻留项目中,跨越国境或文化的差异,置身于非日常空间,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生活,与当地人进行交流,从而得到新的刺激、想法、灵感,为创作提供养分。驻留地是艺术生产力的培育室,也是筹资、建立联系、以及可以说是极为重要的寻找灵感的机会。

艺术家驻留的历史起源最常见的应该归因于1663年的罗马奖。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概念慢慢成型。1663年,路易十四在位期间创立了罗马大奖。该奖当时由法国皇家绘画和雕塑学院在学员中经过严格选拔而出4个名额,分别授予绘画、雕塑、建筑和雕刻方面最杰出的参与者。获奖者前往罗马,居住在著名的美第奇别墅三年并接受意大利著名艺术家的指导。获奖者在罗马期间的所有支出由法国国王负担。米开朗基罗为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天顶画就是在他被罗马一家工作室邀请驻留期间进行的。

司马源还告诉我说为了参观不同的艺术馆,她总共去过20多个国家。司马源给我发来很多图片,我见她不时游荡在云彩和花丛之间,像小鸟和小猫一样,笑问她是否在找灵感,她也玩笑地回了一句:在这样一个地方,谁还会傻到要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创作呢?当然,身边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朋友们对艺术的共鸣,常常会触动她。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本能促使她将不断流经她的时空印象转换成作品,去发现世界的秘密,为探索生命和宇宙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作品。

司马源从旅行中获取的艺术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旅行的目的地本身。 怀着对美的期待和艺术的热情,司马源游走在欧洲的大街小巷,用她的相机记录美的风景,画面,记载着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我衷心祝愿司马源在这个令人遐想向往的季节,在空气中都弥漫着如诗如画气息的瑞士尼翁艺术家驻地项目活动过程中捕捉更多的艺术灵感。

《国际艺术新闻网》 记者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