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新闻

张展《不知,不觉》个展的终极叩问

(《国际艺术新闻网》记者王蕾 2025年6月7日多伦多报道) L.L. Contemporary艺术空间内,一场以纸为刃、直指存在核心的艺术实践将于明日落下帷幕。张展的个展“不知,不觉”(Out of Sight, Out of Mind)自5月25日启幕,以其标志性的“伤痕美学”(剪纸中最小的单位:切痕)、软雕塑、纸雕装置及纸雕影像装置作品,构建了一个挑战感知边界的沉浸场域,迫使观者直面记忆的脆弱性与认知的模糊地带。

展览现场图

张展的艺术密码,深藏于其革命性的“无稿剪纸雕塑”之中。摒弃预设草图,她执剪如笔,在纸面上留下每一道即兴的切痕——这些痕迹远非破坏,而是构成其独特视觉语言的最小语义单元。未经渲染的黑白纸张,看似完整却布满“切痕”,在精准的光照下被激活,呈现出动态的扭曲结构与深邃的阴影剧场。上千件独立纸雕在布展中并非简单陈列,而是经历艺术家、策展人的现场重组,这一过程本身即是创作的延续,使静态的纸获得了生长的呼吸,在无生命材质与有机形态的奇妙共生中,拓展了“纸”作为媒介的当代潜能。以无稿剪纸,呈现伤痕即语言,结构即叙事的艺术内核。

展览现场图

张展介绍,此次展览作品穿透表象,纸雕作为存在的哲学透镜。“不知,不觉”这一标题,是艺术家向世界抛出的尖锐诘问:未被持续感知的意义,是否等同于消亡?人类凭借感官构建的“现实”,是否只是虚妄的投影?记忆是否仅存于大脑,抑或身体本身即是铭刻的碑文?是否存在感官永远无法抵达的幽暗维度?

展览现场图

剪刀是张展哲思的笔,切痕化作她存在的墨。她的软雕塑与纸雕装置,构筑出开放的形态结构,既充满未来感,又深植于个人生命史与文化根系,诸如童年记忆的碎片、迁徙者的无根飘零、身份认同的模糊边界。那些记忆与体验,经由艺术家的转化,拥有了立体的重量,却在视觉中轻盈悬浮;仿佛瞬息便会消逝,却又凝结着恒久的精神回响。这些作品,正是对纸这一被忽视的日常媒介的重塑与赋权。它被升华为承载集体失语与隐藏叙事的“触觉符号”。在信息过载、记忆加速流失的当下,发出一种静默的回响——沉静,却振聋发聩。

展览现场图

此次展览的深度与独创性,使其成为多伦多艺术界的焦点事件。加拿大艺术交易商协会( Art Dealers Association Of Canada)、Art Toronto等主流平台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尤其作品如“餐巾纸系列”引发了西方艺术同行的热烈探讨与致敬,其构思之巧妙与对日常材质的升华令人惊叹。展览成功营造了一个迫使观者“慢行” 的场域,在遗忘的洪流中打捞起“不可见”之物的珍贵价值。

在张展精心构筑的光影迷宫中,现实被物体与事件的全新逻辑真诚重构。观众步入的不只是一个展览空间,更是某个梦境切片——在这里,个体得以沉浸式体验孤独的深邃、认知的困惑,甚至惊鸿一瞥的神性启示。“不知,不觉”不仅是对视觉结构的挑战,更是对固化感知模式的彻底颠覆:它警示我们,那些被习惯性“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角落,或许正埋藏着被遮蔽的真相碎片。

展览现场照片

今日,L.L. Contemporary空间内,光线最后一次穿透张展精心镂刻的伤痕之纸。这场以纸雕为哲学载体、叩问存在本质的艺术体验,正静候最后的沉思者——在光与影永恒的角力中,重新锚定那些行将“消失”的意义坐标。在记忆加速流失的数字时代,张展的“伤痕纸语”提醒我们:真正的看见,始于对“不知”的坦诚,以及对“不觉”的警醒。

艺术家张展

 

关于张展:张展拥有多伦多大学视觉艺术与艺术管理双荣誉学士学位及塞内卡学院三维动画研究生学历。这种跨界的学术背景——融合艺术理论、管理思维与数字空间构建——深刻塑造了她独特的创作语言。她的作品以“脆弱与超然”的气质著称,持续在当代艺术前沿探索感知的边界,赋予脆弱的媒介以承载重量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