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岭南色彩绚烂绽放 —— 岭南书画名家展广州圆满落幕

(《国际艺术新闻网》2025年7月16日广州消息)从7月5日至16日,历史文化名城广州迎来了一场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盛事:“天地幻彩——岭南书画名家邀请展”在高剑父纪念馆隆重举行。此次展览汇聚了60多位岭南地区的杰出艺术家,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华南地区丰厚的艺术遗产,并在当代语境中为岭南艺术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光芒。

本次盛会由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广东省美术评论家协会与广东祗园美术馆共同主办,高剑父纪念馆与广东省瑞祥慈善基金会协办。随着展览的圆满落幕,它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也再次印证了中国艺术在传统根基与大胆创新交汇中所蕴藏的持久生命力。

向高剑父致敬:时代精神的艺术回响

高剑父纪念馆以中国现代绘画及岭南画派奠基人之一高剑父命名,其场馆不仅象征意义深远,更具有厚重的历史回响。高剑父(1879–1951)是融合西方艺术技法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先驱者之一。他所倡导的艺术理念——“艺术必须反映时代精神、服务人民”——在本次展览中得到了全面体现。

纪念馆馆长李琰表示:“此次展览是对高先生精神最真实的回响。在他的故居举办这样高水平的展览,是一次穿越时间的文化致敬,也使这座历史建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王世国则表示:“高剑父认为艺术必须回应时代,书画应承载良知。这一传统在今天得到了延续。”

艺术家群像:跨代对话的艺术共鸣

本次展览汇聚了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家与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全面展现了岭南艺术思想与风格的丰富谱系。从精致的线描、典雅的文人笔墨,到热烈的泼彩、抽象书法,展览突显了现代岭南艺术在多样性与统一性之间的和谐共存。

其中,画僧释瑞祥以观音题材震撼观众,其作品以极简线条与温润笔触营造出静谧庄严的氛围,被观众誉为“绢上的静默祈祷”。

相较之下,自学成才的女艺术家王彦文则以宇宙主题的泼墨构图脱颖而出,其作品充满张力,兼具当代性与永恒感——一位参观者称其为“墨与情感的共舞”。

春睡画院研讨会:思想的碰撞

在“天地幻彩——岭南书画名家邀请展”开幕会后,为深化展览的学术价值,一场“当代岭南书画创作研讨会”在“春睡画院”同期举行。此次研讨会邀请了多位学者、艺术家与评论家,共同探讨21世纪岭南艺术的发展方向。

中山大学钟东教授发表哲学主题演讲,强调岭南艺术应回归中华古老的精神根源:“书画不能脱离道家思想与自然节律。高剑父画的不只是花朵,而是花背后的风、香与神。”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方孝坤从道德层面出发,认为“修身是艺术力量的源泉”,呼吁艺术家抵制美学商业化,在创作中保持道德清明。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靳继君教授谈及艺术教育改革:“我们不仅要教技巧,更要培养民族精神与艺术判断力。否则培养的只是技术工,不是艺术家。”

书法评论家黎向群认为,书法的发展既依赖深厚的历史脉络,也离不开师者的传承。他呼吁协会注重文化传承与代际延续,而非仅停留于发展与评论层面。

佛山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王志敏则表达对当下国家级书画展评审体制的忧虑,认为“过度行政化抹杀了创造力。岭南艺术的灵魂在于自由与自然。”

论坛也展现出国际化的视野。俄罗斯中国友谊协会艺术中心副主席陈晓玲赞扬岭南画派独特的视觉语言,并邀请岭南艺术家参与年内将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举办的中俄艺术展览。

文化界的高度评价

出席本次展览与论坛的文化界代表还有:

  • 陈伟清,韶关市博物馆馆长

  • 潘英伟,广东音像出版社社长

  • 张峰,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

  • 林泽凯,汕尾市职业技术学院书法教师

他们的参与不仅提升了活动规格,也凸显岭南艺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丘仕坤表示,此展是“文化自信”的典范:“它融合传统与创新,跨越代际,是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舞台的体现。”

本次活动主办人之一、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王世国用“开放、学术性、创造力”三词总结本次活动的成功要素。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刘小毅亦称赞该展为“广东高质量文化发展的重要成果”,并承诺将继续支持未来的艺术交流项目。

从岭南走向世界:未来可期

随着展览于7月16日正式落下帷幕,它不仅留下了一场视觉盛宴,更传递出强烈讯息:岭南书画不仅在延续,更在蓬勃发展。

两周间,所展作品、所发言论、所思哲学,共同延续着高剑父的艺术理想——即艺术既为国家服务,也为人民而创,每一笔墨都承载意图与精神。

正如许多参与者所共识的那样,向岭南大师致敬的最佳方式,便是持续创作、不断追问、勇于突破——如同南国的江河,奔流不息。

英文原文:https://www.canadanewsreport.com/2025/07/20/16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