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和作品图片

追忆刘以鬯先生—香港书展向大师致敬的最感人一幕

东瑞

 

谢谢钟美美女士(前排最右)提供了不少照片

适逢香港第29届书展,香港贸发局、明报和亚洲周刊组织了【名作家讲座系列】,其中将《追念刘以鬯先生——“文坛宗师”刘以鬯先生的花样百年》列入,并作为重头文化节目。邀请的对谈嘉宾有: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许子东教授、作家、《城市文艺》总编辑、编辑多部刘以鬯文集的梅子、作家、出版刘以鬯十五部(其中一部为编选)的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总编辑黄东涛(东瑞)、北京青年纪录片导演臧敬四位。刘夫人罗佩云到场,并坐在第一排最中央。

事前,估计场面会热爆,《亚洲周刊》副总江迅特别花心思策划这次活动,非常努力,步步跟进,将文学情报动态逐日通报有关人员,还会聚大家做好“战备”工作,力求万无一失,全面告捷。做具体工作的骆丹事无巨细,联络工作做得细而活。主办当局一早就选择了足够坐上千人的较大的会场(221室),网上报名人数在书展前一路飙升,最后已经超过千人。2018年7月22日下午,未到17:00(对谈时间是17:00~18:30)场外已经排起长长的人龙、老中青都有,粗略估计也有逾八百人吧。刘先生的新老粉丝都希望坐上比较前面的位置,聆听几位最接近刘以鬯先生或对刘先生作品研究有素的人士谈刘先生其人其作。

追忆会开始,由CCTV新影集团、周兵导演工作室、东方之子国际事业公司、香港零传媒联合策划制作的《百年巨匠》工作组放映该纪录片的其中一辑,为时约16分钟。荧幕上,多位文学界人士谈了对刘以鬯先生及其作品的印象和评价,可见刘先生的创作、编辑和活动对香港和华文世界的巨大的、深远的影响力。接着,对谈由许子东教授做主持,他谈了刘以鬯在香港对文学孜孜不倦的坚持,他在华文世界的深远影响,赞扬肯定获益出版社出了刘先生的十五种主要著作;青年导演臧敬谈到如何从喜欢上刘先生的作品到与他结缘、为他拍摄纪录片的经过;东瑞谈及获益为刘先生出15种书的过程,以及其中一些有趣的故事,赞赏刘先生写得多出得少,不少书出版前大量删节、以及罗佩云和蔡瑞芬两位女性在出版刘老著作的贡献等等;梅子展示七十年代他就编辑出版的刘以鬯的《陶瓷》,以及他打通古今、雅俗、中西、文与艺的特点、《城市文艺》重登刘老三篇作品的意义等等。对谈每人大约只有十几分钟,接着请香港教育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讲座教授陈国球、作家、香港中文大学讲师潘国灵上台讲话、《香港文学》现任执行总编辑周洁茹朗读刘先生于1985年《香港文学》创刊时写的《发刊词》。接着还设了答问阶段,由许子东教授、梅子、东瑞逐一分别解答。压轴节目是邀请刘以鬯夫人罗佩云上台讲几句话,优雅从容的罗女士坐在台沿,感谢《亚洲周刊》江迅先生安排这次的讲座,感激今天这隆重盛大的追忆会,感激各界多位人士对他们夫妇、刘先生作品的关注、支持和协助,话落,《亚洲周刊》江迅、三联书店张艳玲、大粉丝孙詠虹上前献花给刘夫人,一刹那间媒体、听众纷纷聚集拢来,纷纷高举手机、相机摄下这最感人的瞬间,场面在最高潮中落幕。

出席追忆会的听众来自学界、出版界、文化界、读书界以及刘先生的粉丝,除了上述人士外,还包括《香港文学》现任社长周锋、现任《香港文学》执行编辑周洁茹、获益出版社董事长、督印人蔡瑞芬、梁以文(也斯儿子)、阿BEN、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丽芝博士、香港文汇报副总编辑尹树广、三联书店副经理张艳玲、画家马龙、作家李洛霞、潘金英、潘明珠、冯珍今、欧嘉丽、郑明仁;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潘耿福、林保英夫妇、副会长许碧珍、会讯主编江显锥;刘太外甥女锺美美;粉丝王国基、张君莲等等,无法尽录。

为配合纪念刘以鬯先生而出版的《期颐的风采》(42人合集,周洁茹主编,梅子特约编辑,香港文学出版社出版)、《致敬大师刘以鬯》(东瑞、瑞芬合著,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出版)、《城市文艺(刘以鬯先生永在纪念专号)》(第96期)(梅子主编,香港城市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被限量带到会场送给需要人士,获得欢迎。

(西波2018年7月23日报道)

江迅(右坐二)召集大家开“战前会议”。前左起“梅子、东瑞、瑞芬
刘太罗佩云、江迅、周锋(香港文学社社长)。后左起:徐小姐 、骆丹、
袁小姐、周洁茹(香港文学执行总编辑)‘

许子东主持会议

臧敬发言

东瑞发言

梅子发言

陈国球院长发言

潘国灵讲师发言

周洁茹朗诵刘先生《香港文学》发刊词

罗佩云女士

江迅、罗佩云女士

左起:藏敬、罗佩云女士、瑞芬、蔡瑞琦

左起:瑞芬、罗佩云女士、东瑞

孙詠虹、罗佩云女士

起:瑞芬、罗佩云女士、东瑞、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潘耿福、林保英夫妇、副会长许碧珍

左起: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会讯主编江显锥、副会长许碧珍、名誉会长潘耿福、瑞芬和罗佩云女士

东瑞、瑞芬、罗佩云和李洛霞夫妇

左起:骆丹、东瑞、瑞芬

左起:陈国球、东瑞、潘明珠

左起:陈国球、东瑞、潘金英

场刊预告

纪念刘先生的两本集子和杂志纪念专号

刘以鬯先生为《香港文学》创办人,任社长兼总编辑
(1985-1999),办刊十五年不寻常。本期也组织了
纪念他的特辑

(附录转载Liona Li在TMHK20180723的报道,谢谢Liona Li)

有香港「文坛宗师」之称的著名作家刘以鬯上月初逝世,为纪念刘以鬯对香港文学所作出的贡献,本年度的香港书展特意增设「追念刘以鬯先生—『文坛宗师』的花样百年」论坛,邀请多位于刘生前与其有交集的文学界人士,包括作家梅子、获益出版社社长东瑞等,分享他们与刘认识的经历以及他们对刘的文学贡献之看法,刘以鬯妻子罗佩云亦有出席。

论坛主持许子东开始时指香港书展准备举办与刘以鬯相关的论坛时,刘以鬯本来一直答应出席,但现时无法出席,对此感到伤感,又赞扬刘以鬯愿意「压缩」自己,抛下五四后作家的高傲,立足于以文字谋生非常困难的香港,并发掘出多位优秀的作家如也斯等,为香港文学带来承上启下的效果,一生贡献良多。

刘以鬯曾于获益出版社出版十五本作品,总编辑东瑞忆述与刘以鬯结识的经过。东瑞指刘以鬯曾在《快报》、《星岛日报》等报纸担任编辑,他透过投稿而认识刘以鬯,他创立获益出版社后刘以鬯更亲自带同作品让其出版。东瑞指刘以鬯的写作特色为自我作出很多删改以及「多写少发表」,又认为刘每出一本书都有其故事,有的是大故事,有的是小故事。

作家梅子称与刘以鬯在一九七六年认识,当时他仍然是一位寂寂无名的编辑,而刘以鬯在阅读其文章后鼓励他到报章投稿。梅子指这可以看出刘以鬯非常留意不同作者,更给予他们很多机会。梅子又指有数个数字及关键词可以归纳刘以鬯的一生以及其作品,包括刘以鬯的寿命长达一个世纪,当中约七十年用来贡献文学世界,其「日写万字」,即一生一共写了六、七千万字,若全部结集成书出版,书本迭起来的高度约有八米。梅子又形容刘以鬯的作品与众不同,为诗化意识流的开山之作,在其创作时往往寓娱乐他人于娱乐自己中。梅子赞扬刘以鬯的作品打通雅俗、中西、古今、文艺,为文学界贡献良多。

有读者在问答环节中问到刘以鬯的文学成就和价值都非常高,但为何其在中国的名声相对较小。梅子认为这与中国较迟开放有关,因中国早期把现代主义视作洪水猛兽,故出版社早期并不敢出版他的书,顶多也是出版《酒徒》。许子东则认为这与中国文化界对香港有偏见有关,因大部分人只认同金庸等作家的作品为香港文学作品的代表,但许认为这并不紧要, 因作家有两个生命,即使「人不在,作品也在」,可供研究之用,吁读者不用担心刘在中国名声较小的问题,因其作品的生命力永远存在。

出生于上海,于一九四八年独自来港的刘以鬯曾担任多份报纸的编辑,并于一九八五年一月创办月刊《香港文学》,更一直担任总编辑至二零零零年六月。刘一生写出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酒徒》、《对倒》、《天堂与地狱》、《打错了》、《吧女》等,其作品亦启发了电影界的创作,著名导演王家卫根据其作品《对倒》及《酒徒》分别拍出电影《花样年华》及《2046》。香港政府于二零一一年向其颁授银紫荆星章以表扬他对香港文学的贡献,香港艺术发展局亦于二零一五年向其颁发终身成就奖。一代文坛巨匠于本年六月八日下午在东区医院逝世,享年九十九岁。(Liona Li #TMHK201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