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凡的画(六):寻找可通约的人类情感
谢小凡,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许多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曾经滚滚车轮的人类的历史据说已经终结,西方的难念的经被资本和科技的巨浪淘在一隅,东方的我们的经被西方、资本和科技冲到了更难念的境地,家庭的船在社会的海里摇晃难支,大学里的通识教育不敢问生活的通识是什么,经济人的铁笼越来越大,文化的个体越来越单,那些过去把我们联结起来的概念,被逐一蔑视和批判……旧神似倒,新神未立。
新折中主义
人需要神吗?拜物教的“物”是神吗?它管理了我们的用度,却把情感发配到地球的牧场。情感无用,情感不是劳动力,但情感弥漫,而我们总还有一种强大的乡愁,指向恍惚中应该有那么一种通约的人类的情感。
算,穹隆与怕
画水墨画没有人教过我。我只是亲眼见过、零距离接触过潘公凯先生画大画,这可能是我唯一的“身教”的老师。“言传”的多一些。“文人画”是读书听讲知道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学“文人画”。
风雨剥蚀图
但后来仔细一想,今天我们从不读四书五经、不吟诗作赋、不师承衣钵,算哪门子文人呢?唯一能攀附的,还是我的社会身份。古代文人多是官员,我现在也有个一官半职在身,大概也只有这一点的处境与古代文人略能相通,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我的确体贴地感觉到水墨是中国人的向往与安慰。
荷棋图
有一阵子我成天在想,今天我们全部西化了的建屋之法如何与斗拱、坡屋顶结合。当时我承担着建设国家美术馆的重仼,背负大家期望,加上北京漫天雾霾的气氛,我便经常在几层重叠的手工宣纸上边画边找感觉。恰好这种特殊的纸,能浸润且不难控制,反复在上面画,领悟着宾翁所言的积墨要旨,就画出了《我们这个年代的雾》。今日回头看,这画主旨中的疑惑,大概正是我们年代的雾吧。
我们这个年代的雾
我有过很基层的经历,这是我极其珍视的。基层是生活的洪流。我对它的信仰,是我把中秋节收到的月饼和攀枝花乡亲寄来的石榴捣成汁,与水墨相拌,在宣纸上画下的样子。
中秋的汁
写日记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近几年有写不过瘾的感觉。所以,有段时间,我在办公室支起架子画日记。或者应该叫“月记”,天天没有目的地画几笔,积累出模模糊糊的形象,经月而成。
脉脉之思
一天,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来访,他在一幅画上填了几笔,又以一句法式浪漫打动我—男人存在的意义是对女人的赞美。我把这句话画了一张,“色相”滚滚如同其他的数张,都是窗口。
男人存在的意义是赞美女人
老百姓的生活里有无数窗口,是定格,也是事态或缓慢或急速的变化;这些画是我的窗口,里面有我的观念,但其实与其说是表现我的认识的窗口,不如说,我是窗口。
马路天使
画得自己满意了,写得自己开心了,希望分享,希望交流,希望你我有共享的感受和判断。这是我把它们公开的原因。
公约数
作者:谢小凡
出版发行: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4月
ISBN 978-7-5012-6223-6
定价:9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