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和作品

湿壁画天国——意大利圣马可博物馆

张海齐

 

圣马可博物馆(Museo di San Marco)坐落在圣马可广场,包括圣马可教堂和前多米尼加圣马可修道院,二楼由四十四间修行室构成,每个房间都绘制与圣经故事有关的湿壁画。圣马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蕴藏着无数细节的珍贵艺术作品,以及十九世纪拆除后从古佛罗伦萨博物馆搬来的藏品。此外还有弗拉·安杰利科(Fra Angelico)的艺术壁画,包括举世闻名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天使报喜》(The Virgin of the Annunciation)以及里道夫·吉尔兰达(Ridolfo Ghirlandaio)的《最后的晚餐》(Madonna della Cintola),保罗·乌切洛(Paolo Uccello)的《圣母和孩子》(Madonna and Child)以及吉罗拉莫·萨沃纳罗拉(Girolamo Savonarola)的肖像,德拉罗比亚学校(Della Robbia School)制作的数个釉面陶土作品。博物馆内还开放由米开罗佐(Michelozzo)为科西莫·德·美第奇(Cosimo de’S Medici)建造的图书馆,馆内陈列了大量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手稿与合唱团手稿。

图片来自网络

 

圣马可修道院(Convento di San Marco)是由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首屈一指的建筑师米开罗佐在1436年受他的赞助人科西莫的委托建造,并于1437年扩建至现今的状态,供老科西莫和他的人文主义友人在此进行祈祷、冥想和自我修行。修道院设计两处回廊,一处用圣安东尼乌斯命名,另一处命名为圣多明我1869年宣布为国家重要博物馆,向公众开放。这座华丽的修道院陈列着十五世纪和十六世纪主要佛罗伦萨画家的作品。沿着修院回廊的二楼有四十四间修行室,室中都有湿壁画。回廊拱顶中的壁画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由贝尔纳迪诺·波切蒂(Bernardino Poccetti)和其他艺术家创作。

图片来自网络

 

圣马可教堂(San Marco Church)于1443年启用,仅有一个中殿,两侧有十六世纪著名雕塑家詹波隆那设计的小室,里面有十六世纪末与十七世纪绘画。1678年和1777年两次重新修整,现在的正门于1777年建成。教堂里的十字架是十四世纪制成,属教堂最古老的艺术品。教堂内部用大理石和青铜装饰,并有亚历山德罗·阿利里(Alessandro Allori),乔瓦尼·巴蒂斯塔·纳尔迪尼(Giovanni Battista Naldini)和波皮(Poppi)的画作。圆顶上的壁画是贝纳迪诺·波切蒂(Bernardino Poccetti)设计的。他还绘制了圣礼教堂的壁画,教堂里还有桑蒂·迪托;帕西尼亚诺;雅各布·达恩波利和弗朗切斯科·库拉迪的画作。高高的祭坛上有安杰利科在1425至1428年间绘制的耶稣受难像。

神话般的图书馆由米开罗佐设计,以带有两排高大的圆柱作为标志。这可能是欧洲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当然所谓的公共是科西莫想要对读书的贵族开放。图书馆里面收藏有非常珍稀的手稿,手稿属于美第奇家族和像皮科·德拉·米兰多拉(Pico della Mirandola)和阿格诺·波利齐亚诺(Agnolo Poliziano)等名人。洛伦佐(Lorenzo)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收藏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手稿,以及精美手抄本插图(乐谱、弥撒书等)。目前的图书馆为专门研究神学和哲学的学者提供服务。

 

博物馆一楼西南墙是博物馆收藏的绘画作品,包括两幅早期木板蛋彩画的稀世杰作,一幅是乔瓦尼.安东尼奥.索格里安尼(Giovanni Antonio Sogliani)作于1536年的《圣多明我及修道士们由天使供应晚餐》;另一幅是安杰利科创作于1440年的《耶稣被卸下十字架》(Deposition from the Cross)。这幅蛋彩壁画是祭坛画历史中的一件重要作品。从人物到背景,刻画异常细致。“玛利亚正在亲吻死去的基督的脚,与她对应的人是一个未知的圣徒,十字架的支臂与梯子重叠,仍然可以看到鞭打痕迹的基督的身体轻轻地滑入追随者的怀抱,基督身体的对角线构图令人印象深刻。”这幅蛋彩画的构图,透视及风景描绘都很有新意,人物强调虔诚柔和的宗教感情,但又非常忠实自然主义的画技,这种带有神性的基调,但却又透着人的感觉在里面,开创了佛罗伦萨画派中的抒情风格。

 

一层回廊东北面房间里的《耶稣受难与圣人们》是安杰利科在修道院内尺寸最大的壁画。上方中心是常见的耶稣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是救赎的象征。“下方站立着和跪着的很多人,以及环绕一圈的头像,分别是圣经中的主要圣人,后世的基督教圣人,修道院的创始人以及佛罗伦萨僧侣和名人等,左边是圣母与福音书作者圣约翰、施洗圣约翰等圣徒。右边是圣哲罗姆、圣多明我、圣奥古斯丁、圣方济、圣伯纳德等后世圣人在壁画的边界上,有十个六边形的先知和西比斯的胸像。”下方十七个圆形纪念章形状的半身图像,上面刻有圣多明我会最杰出的人物的肖像。在此需要特别指出,将同时代众多现实人物肖像绘入教堂的宗教壁画的大胆做法无疑挑战了天主教的权威,在十五世纪九十年代安杰利科这些作品受到了教会保守势力的攻击。

 

才华横溢的文艺复兴时期修士画家安杰利科是多米尼加修行者,后来成为修道院的院长。安杰利科不到三十岁成为多明我会修士,终生创作宗教画。安杰利科的天性就像小禅房里很平整的湿壁画一样,他用虔诚绘制,纯净感人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他那细腻、朴实的灵魂,九年多的时间在修道院里留下了四十多幅湿壁画,人们称他为“天使般的虔诚修士”。1982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为安杰利科颁发了“真福者”(Blessed)的称号,以表彰其虔诚的一生。法国卢浮宫于1812年收藏了安杰利科的《圣母加冕》,1880年再次收藏他的《基督受难》等绘画。安杰利科晚年曾数次被教皇请去罗马为教廷作画,并于1455年死于罗马。安葬在隶属道明会的密涅瓦圣母堂(S. Maria Sopra Minerva)。意大利专为教堂绘制壁画的修士不少,但能够摆脱固有格局创新立异者寥寥无几,安吉利科原本为布道绘制的宗教画,最后超越了宗教形式,成为了更隽永的存在。黑格尔认为安杰利科的作品“在思想的宗教上的深刻是无法被超越的”。

《天使报喜》位于博物馆二楼楼梯前上方,是安杰利科作于1450年的一幅重要作品,透视感特别明显。其构图似乎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风景,天使的翅膀有令人意外的柔韧性和颜色。当然还可以从绘画格局中发觉画家早期与晚期的风格。这幅画是安杰利科从罗马归来时画的,要比修道院的大部分壁画晚几年。在科林斯圆柱之间的拱门下面,圣母和天使正在虔诚地交谈着,并用柔和的曲线节奏展现她们的表情。安杰利科赋予人物和建筑物三维的空间感,完美处理空间和照明方式,使画面随之变得灵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背景中,在左边上部有托斯卡纳地区常见的柏树,天使的翅膀像彩虹一样展开。“画面地下有一行向圣母玛利亚表达敬意并召唤致敬:当你想起纯洁无瑕的圣母像时,确信当你经过时没有沉默地错过万福玛利亚(VIGINS INTACTE CUM VENERIS ANTE FIGURAM PTEREUNDC CAVE NE SILEATUR AVE)。”

 

在博物馆的第二层,回廊的三面分布着四十四间修行室,以确保每个修士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以供隐居自我修行之用,老科西莫·德·美第奇独自拥有三十八号和三十九号修行室。这些修行室的湿壁画是由安吉列科和他的助手们创作的耶稣的一生的不同场景。其中从第一到第十一房间的壁画,以及走廊右侧《圣母与圣子们》的壁画大多是由安吉列科自己独自完成的。湿壁画是指在墙壁的表面涂抹一层粗糙的灰泥(Arriccio),然后再刷一层细腻的灰泥层(Intonaco),一厘米左右厚,等灰泥还处在未干之前赶紧作画。在绘画过程中,水性颜料分子渗透到墙面灰泥层极细的缝隙中,画面和墙面合为一体。一间间修行室,向人们讲述着耶稣的故事,每一幅画面,都简洁明了,赋色淡雅,人物虔诚富于表情,但整个画面都极具现代感。这些小房间的湿壁画还特别考虑同一面墙上从窗户照射的自然光,借以保证自我冥想虔诚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可以说是全博物馆的精华所在。1453年由于地震,许多湿壁画的顶部遭到了破坏,原来的平屋顶后来被带拱门的圆顶取而代之,影响了原来的一些壁画内容。

 

《哀悼耶稣》( The Mourning over the Dead Christ)在二号修行室;号修行室《天使报喜》(Annunciation)的场景中,左边是一位站着的天使,画着彩色的翅膀,额头上可见一簇火光右边是跪着的处女圣母玛利亚,双手合十的圣徒彼得站在左边柱子后面。这是一个简化版的《天使报喜》,安吉利科在这幅画里使用的色彩非常克制,所采用的视角对祈祷者更有启发意义;《圣母加冕》(Coronation of the Virgin)是九号修行室墙上的壁画。“画面下部有六位跪着的圣徒在赞颂圣母,下方圣徒从左起依次是:圣托马斯、圣本笃、圣多明我(圣多米尼克)、圣方济各(圣弗朗西斯)、殉道者圣彼得和圣马克。”这幅壁画据说是安吉利科在修院里最先完成的,六位圣徒可以看作是上帝选民的象征性代表,并以传统的方式呈现他们环绕在天堂中的基督和圣母这一场景。十九号修行室是《东方三王的朝拜》(Adoration of the Magi);其他修行室壁画:《圣餐制度 》(Institution of the Eucharist);《耶稣传道》(The Sermon on the Mount)等。

图片来自网络

 

 

圣马可博物馆图书馆珍藏大量写本(manuscript)和带有音乐记谱的祈祷书,中世纪书籍主要由修士为修道院图书馆而抄写的,图书馆的装饰工作包括制作供弥撒用的手抄本书籍。据说安吉利科刚进修道院的时候,就开始绘制手抄本绘画,这里还保留着安吉利科的手抄绘本,可以一窥他初期的绘画风格。弥撒赞美诗集》(book of hymns for The Mass)收录了弥撒的歌唱部分和几位圣人在节日期间的礼拜仪式,名为“弥撒558”(Messale 558),蛋彩画和金箔羊皮纸,475 x 350毫米,书中有261页,其中36页装饰着大的、装饰精美的神像,这些都是安吉利科亲手装饰的。“有一页专门描绘了圣多明我的荣耀,圣多明我传教士修会的创始人,站在金色的杏仁形身光(mandorla)内,这是多明我修士的习惯,八位天使围绕着他,四位天使在音乐上对他唱诵赞歌。”

 

在小餐厅的壁画中可以看到博物馆吉兰达约最著名的壁画艺术品,高四米,宽八米的《最后的晚餐》。吉兰达约的绘画技巧非常高超,尤其是画中餐桌上的桌布与玻璃器皿的描绘方面。他善用复杂的场景布局,将画中餐桌改成了U形,这一创意加强了画中人物的互动关系,并揭示了宗教中庄严肃穆的内涵。根据学者迈克尔·拉德韦恩的研究,达·芬奇本人也是参考吉兰达约同名作品的版本后才进行创作的。出生于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早期画家吉兰达约,他尝试反映了对艺术风格的个人和文化含义的空前的自我意识,他的壁画不仅将许多同时代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形象真实地展现出来,同时也记录了佛罗伦萨当时室内装饰与生活情形,成为今天了解文艺复兴时代生活的重要依据。

图片来自网络

 

湿壁画凝固了历史,表达了当时绘画者的情感和视野,以刻画的人物传神。陈丹青曾在《局部》中说过,“如果你只能在佛罗伦萨待一天,那么一定要把这一天留给圣马可修道院。”这座由圣马可教堂和修道院改建的博物馆收藏了各种奇迹般的艺术珍品,从建筑的结构再到里面的油画和壁画,特别是安杰利科奉献给信仰,真诚纯粹和素净优雅的湿壁画,最能折射出那个时代宗教艺术家对上帝的虔诚。

 

相关信息:

行走意大利:艺术灵魂乌菲兹美术馆

精美绝伦的意大利锡耶纳大教堂

意大利斯克罗维尼礼拜堂湿壁画的魅力

色彩壁画的艺术天堂——意大利新圣母玛利亚教堂

行走意大利:佩吉·古根海姆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