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和作品

曾万紫: 陈德雄《万泉河畔满目春》赏析

万绿丛中一点红

——陈德雄油画新作《万泉河畔满目春》赏析

曾万紫

 

陈德雄油画《万泉河畔满目春》

在海南的画家队伍中,陈德雄的作品以画万泉河,并且以“绿油油”而出名,几乎每一幅画,都是青山碧碧映江水,绿浪滚滚,绿意袭人。其新作《万泉河畔满目春》充满同样的红情绿意,但较之前的作品,又增添了更多新的元素。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面对这幅美丽的画卷,远远望去,我们看到远处的白鹭在群山脚下飞翔嬉戏,它们宛如万绿丛中一朵朵雪白的花儿。大家知道,白鹭是一种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极高的生物,在此画面中,白鹭已经不仅仅是白鹭,它们意味着什么呢?白鹭飞到万泉河畔与村民们和谐共生,其乐融融,这得益于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得益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说明琼海是好山好水好地方,也说明万泉河岸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很强。那几只白鹭在画家的笔调里,或许只是一些来“探路”的带头鸟呢,将来人们一定还能看到更多的白鹭飞翔在万泉河畔。

有椰子的地方,就有槟榔。这是绿岛海南的一个大特色,在陈德雄的油画作品中这个要素表现得很彻底。都说椰子树象征男人,槟榔象征女性。在这幅新作《万泉河畔满目春》中,椰子树摇曳飘逸,高大粗壮,宽叶伸展;槟榔树婀娜多姿,笔直修长,纤细苗条。它们在画面里组合成最优美的造型,令人想起唐诗《题椰子树》:“日南椰子树,香袅出风尘。丛生调木首,圆实槟榔身”的景象,也为这幅画增添了更多的诗情画意。那种池塘映立在青砖黑瓦的农舍与绿色农田之间的意境,难道不符合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么?

《万泉河畔满目春》的画面再靠近一点,我们看到的是一条银带一样的河流,这就是万泉河了。如果说风情万种,景色宜人的万泉河不加装饰早已闻名天下,令人神往,那么万泉河两岸的田园风光,更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万泉河水清又清,你看,河里有人划着小渔船在捕捞作业,他们放网抓鱼,用最质朴的传统方式展现农村渔夫的生活,收获似乎也不错哩。忽然“噗”的一声,冷不丁一条鱼自动跳进船舱里来,让捕鱼的人也吓了一跳——也许正是这些生命中的意外和惊喜,让他们对生活始终保持着美好的向往。

蜿蜒曲折的万泉河承载如歌岁月,万泉河两岸绿树成荫,人们繁衍生息,安居乐业。陈德雄这幅新作是以龙江镇和石壁镇为背景的,也就是说,画面中的此岸是龙江,彼岸为石壁。据知,陈德雄之前的作品,往往只喜欢画万泉河的一岸,而这部作品,不但画了此岸的无限风光,还留一定的笔墨描绘彼岸的优美景致。这一切说明了什么呢?我的理解是,画家想表达琼海人民“同住一座城,同饮一江水”的“大同”情怀。这种情怀,也是画家从“小我”走向更深远的“大我”的具体体现,或者说,使命与情怀共存兼顾。

是的,石壁镇和龙江镇分别位于万泉河中游北岸和南岸,两镇拥有相似的民居、人文、美食、文化和生活习惯,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兄弟镇”。近年来石壁、龙江在“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战略部署下,积极建设风情小镇,镇容村貌已经焕然一新。来到这里的人们不但可以欣赏到“山水石壁,人文福地”,还可以感受“绿色龙江,世外桃源”的独特魅力。而画家“同饮一江水”的情怀,使其创作中具有展现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有展现大我、包含着对这个世界,对大自然更深远的思索和宽阔的眼界、胸怀。

在海南各个市县中,琼海“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发展战略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可以不夸张地说,琼海很多乡镇,全域皆景区,处处皆景观,村村皆景点,人人是导游。“醉美”琼海,这座古城一直都以自身的独特魅力,吸引来自全省、全国乃至天下的游客。

不管是画河的一岸,还是河的两岸,无论是“大我”,还是“小我”,都是书写画家心中之意气。中国文化有着数千年的积淀,当代画家要在艺术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不是容易的事情。一方面持之以恒将自己的艺术打磨得更精湛,另一方面还要将自身艺术特点、艺术状态贯注入反映时代、讴歌时代的创作中,使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具有深度和高度。这点上,陈德雄是一直在努力前行的。

在陈德雄《万泉河畔满目春》这幅新作里,我们除了看到满眼皆绿,其实也看到很多“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手法。“一点红”是广义,相对于满眼皆绿的大背景,“一点红”并非只是红色的一点点,那些许白,些许黄,些许蓝,都是“一点红”的表达方式。在艺术的手法上,这叫点缀。由于红在“一点”上,对比“万绿”,更显得突出、可爱,并因为“一点”而使整个万绿有了灵魂,犹如一支乐曲有了“导音”。所谓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也就是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点和面之间,各显其能,各显奇妙。

陆游曾经有诗云:“天章云锦用在我,妙手剪裁非刀尺”,说的就是点缀的重要性。在艺术作品中,“一点红”虽然只是配角,效果却不可忽视,它有如行云流水里暗藏的波涛,让人们在视觉享受上有不同感触。这种点缀的笔墨在诗歌中称为“诗眼”,在文章中又称为“文眼”,是赋诗作文的重要一笔,那么在绘画中是什么艺术效果呢?那就是——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的点缀手法,“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妙用,在陈德雄的作品中并不少见。往往只是寥寥几笔,比如瓜菜架下几条垂垂的豆子,挑水疾步的农妇和她纤细的身影,欢快跟随的小狗和它摇晃着的小尾巴,田边嘎嘎扑翅的小鸭子,路旁默默开放的小花,一串红椰果,两颗小槟榔……这些细微的笔墨,表达画家的自身情感,同时也反映其审美理念,透出日常生产和生活的朴实和亲切。画境与心境相随,是画家对生命的认识和表达,亦是最贴近自然的体悟,更具有温情的力量,更容易打动人,使观者能够迅速地进入画境,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和诗。你看,《万泉河畔满目春》画面中那条土路上,一红一白的两辆汽车,一前一后徐徐地往村子里开。是村里外出工作的人员回家了么,还是有亲戚朋友要来吃公期?也许都是,抑或都不是。近年来,城里人喜欢往下乡跑是一个时尚,乡间迷人的景色,温馨的环境是很多城里人无比向往的生活。是的,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空间将会压缩,中国未来最大的市场风口在哪里呢?当然会是在乡村。大力发掘乡村资源,做大做强,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是陈德雄这幅油画新作里蕴含着的另一个信息。

在画面的最近处,我们看到的是一块犁了一半的田埂,农夫头戴箬笠,执犁扬鞭,一头耕牛缓缓地走在农夫的前面。田里的泥水哗哗翻滚,耕牛勤恳地耕耘,太阳照在农夫的身上,也把耕牛的倒影映在田埂里。画家一方面赞颂了耕牛的吃苦耐劳精神,另一方面也想表达农夫“面朝黄土背朝天”、“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生活的不容易。可是话又说出来,在当今农村,其实我们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并不多,随着农耕时代的逐渐远去,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如今一个村子里很难找到几头耕牛了。琼海乡下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更高,很多人都住上了小洋楼,是很多城里人望尘莫及的。

乡村耕牛已经逐渐消失,千年传承的农耕场景或许只残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然而,画家没有让那最美的乡愁在现代机械的滚滚车轮中绝迹,而是以这种方式原始地保留在他的画面中,勾起人们对往昔深情的回忆,也慰藉了人们的心灵。

由远及近,当我们把陈德雄的这幅耗时一个多月,长1.8米,宽0.85米“大手笔”的油画新作《万泉河畔满目春》仔细地赏析了以后,不得不感叹其间蕴含着的丰富元素,还有画家从“小我”走向“大我”的“大同”情怀,他对社会、对国家、对大自然的更广泛深入的思索。美化、表意、寄情、点缀、烘托、渲染……这些艺术手法在画面里表现得很深切,使得主题更明朗,思想更丰满,这都不只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是的,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生态环保,人与动物,动物与植物,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欣赏陈德雄的油画新作《万泉河畔满目春》,一幅唯美的画面就这么直接地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让人感觉太平盛世,国泰民安,岁月静好。

(作者简介:曾万紫,女,中国作协会员,海南作协理事,海口作协副主席。祖籍文昌,生长于海口,现任教于海口四中。曾经出版长篇小说、长篇励志书籍以及散文随笔集等个人专著十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