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和作品

余丽敏:雅静里的重量和秘密–浅析李少君诗作

余丽敏

时间已是傍晚,云渐渐收了,细碎的光线穿过树梢,在地上留下点点金黄的光晕,犹如一滴滴蜂蜜。我独坐在山前石阶上,在满树不知名鸟儿的叫唤声中,读李少君的诗,觉得自己置身在一种雅静里。

“雅静”是李少君的诗歌给予我的最直观的感受,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诗歌语言中自带的古典意趣,还在于他的诗写是人性的、文化的、诗意的。他不着急,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都“放弃了用力的姿态”,将一切处理得异常平静。因此,他的诗读来松弛,节奏温润,气息舒缓,一点儿也不张扬,常常是了无痕迹地转入隐喻,然后又不动声色地回到日常生活场景或个人情感、经验的叙述,犹如在河上泛舟之后留下的那一条波纹,很是有一种韵味。可以说,李少君的诗来自内心,澄澈、自然、和谐,弥漫着通透的气息,看似随手写下,却又带着“重量和秘密”。譬如夜色下的湖水,譬如山林摇着风,确实有一些色泽苍翠的事物在他的诗歌里,悄悄地闪着光。

《抒怀》是李少君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散发的那种平实素朴、恬静优雅的味道令人深深着迷。诗歌以树为背景,以对话的方式展开,有情节、有场景、有细节,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受。在树下,诗人与朋友谈起了各自的理想(和《论语》中著名典故“四子侍坐”有异曲同工之妙):朋友要“为山立传,为水写史”;而诗人则只想“拍一套云的写真集/画一幅窗口的风景画/(间以一两声鸟鸣)/以及一帧家中小女的素描”。“云的写真集”“窗口的风景画”“小女的素描”,诗人对于意象的选择清新,借此营造了一种祥和、美好的氛围,“间以一两声鸟鸣”又带入了声音的描写,动静的结合使诗的画面感变得立体,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一节,“当然,她一定要站在院子里的木瓜树下”,描写具体、细微,可以说是点睛之笔,增强了诗歌的灵动性和张力。其中,“木瓜树”这一元素的使用,让人联想到《诗经》中的名篇——《国风·卫风·木瓜》,也为诗歌增添了一缕独特的韵味。通过理想的对照,从局部细节入手,延伸至更广阔的存在,我们看见了诗人对生活状态及人生理想的态度——人,要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也看见了诗人的诗学与美学理念,以及内心的安定与自足。整首诗写得质朴,好像一幅白描,不着力不着色不着痕迹,没有抒情性强烈的词和句子,而是非常平静地叙述出来,境美、意深、味长,有一种蓬勃的诗意在涌荡。

《神降临的小站》则带着诗人对这个世界肃穆、庄重的静观,对生命本体的自省和领悟,以及透彻之后的静谧、安详与开阔,是李少君的诗歌里,我很喜欢的一首。诗歌第一节,以“三五间小木屋,泼溅出一两点灯火”开篇,形象地描绘出呼伦贝尔大草原中央的这个无名小站的浩渺与深幽。接着,诗人将自己缩小成一点,放置于这种阔大、寂寥中,极力地表现出一种“静感”。在此,客观环境的“天高地厚”与个人的“短暂渺小”形成鲜明对比,可贵的是,诗人在这样的荒野里,并没有被“凛冽孤独”打倒,而是“内心安宁”。诗歌第二节,运用推拉镜头,以线性的构图,以五个“背后”铺陈,将我们的视线引向呼伦贝尔大草原具有强烈地域色彩和神秘气息的场景中——“猛虎般严酷的初冬寒夜”“横着一条清晰而空旷的马路”“缓缓流淌的额尔古纳河”“一望无际的简洁的白桦林”“枯寂明净的苍茫荒野”“低空静静闪烁的星星”和“蓝绒绒的温柔的夜幕”。这一组镜像有枯寂苍茫的一面,亦有动人温柔的一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的同时,也让我们触摸到他内心的丰富与辽阔,毕竟,“风景即内心的发明”。最后,“再背后,是神居住的广大的北方”,这里的“神”也许是自然万物给予的某种精神力量,也许是诗人坚定的某种精神信仰,总之,在本应“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境遇里,隔着长长的风景带,“我”与“神”在一首诗里遇见,想必在那一瞬间,诗人定是完成了某种心灵意义上的抵达。“从平凡的事物和场景出发,最后又抽身离去转向更为永恒性的东西”,《神降临的小站》描写得含蓄蕴藉,不仅包含古典的美学价值,也暗藏着深刻的哲学意味。

美学家朱光潜认为:“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傍晚》一诗,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诗的场景具有日常性质,却因为细节的准确清晰和画面的生动鲜活,给人以强烈的在场感,将人带入深沉情感的流动中。诗歌伊始,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因由,写得平实。第二节、第三节却极动声色,“我每喊一声,夜色就被推开推远一点点/喊声一停,夜色又聚集围拢了过来”“我喊父亲的声音/在林子里久久回响/又在风中如波纹般荡漾开来”——这里的“夜色”,不仅是现实意义上的夜幕降临,也隐喻着父亲身上正在发生的“老之将至”,而“我”的呼喊,则象征着维系父子亲情之间的一根纽带,也是对时间对衰老的一种对抗。“推开推远”“聚集围拢”“在风中如波纹般荡漾开来”,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声音和视觉的形象转换,颠覆了固有的成规,既贴切又别致,恢复了语言的生命力和新鲜感,张力十足,诗味尽显。最后,“父亲的应答声/使夜色明亮了一下”,这里的“应答”不仅是对“我”的回应,也是对夜色和时间的回应。所以,“明亮”的也不仅是夜色,还有“我”的内心也因此获得了一定的慰藉和力量。纵观全诗,结构布局精巧,首尾一呼一应,情感回环,尤其是最后一句中“明亮”一词的精彩运用,带着不可名状的意味,有力地传达了父子之间的情感共鸣和生命共振,轻易地就触动了我内心的柔软。

当然,除了《抒怀》《神降临的小站》《傍晚》,李少君的其他诗歌如《青海的草原上》《南山吟》《寂静》《朝圣》《旅行者》等也写得极具意味,气韵生动,“像一棵古树的细枝新芽”,值得细细品味。这些诗尽管在表象上有所差异,但它们都是李少君心灵世界的另一种真实展示,呈现了他精神的自由、安静与富足。读他的诗,不妨当作是一次漫不经心的散步,可以徐徐行之,优雅地坐在寂静深处,坦然地接受一切遇见,放松地享受美,享受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