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鹏奕个展《荒凉赠予孤独的纪念碑》香格纳北京开幕
(《国际艺术新闻网》实习记者 Yuanxi Li北京报道)蒋鹏奕个展《荒凉赠予孤独的纪念碑》于9月22日上周日在香格纳北京正式开幕。作为画廊北京空间升级后的首次艺术家个展,此次展览呈现了蒋鹏奕过往三年的全新力作,深入探讨个体存在、社会现实与自然景观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展期将持续至10月27日。
蒋鹏奕:荒凉赠予孤独的纪念碑
Jiang Pengyi: The Monument Bestowed
by Desolation to Solitude
展期
2024/09/22 – 10/27
开放时间
周二 – 周日 11:00 – 18:00
地点
香格纳北京,北京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261号
蒋鹏奕:每个人都是荒凉的孤岛
曾里程
作为中国当代影像领域的重要艺术家之一,蒋鹏奕的艺术实践一直致力于突破摄影的本质与边界,其作品以观念性的创作手法和基于摄影材料本身的不懈实验为人熟知。对个体生命体验的敏锐感知与洞察反思,以及如何正视现实中不可见之物,贯穿了蒋鹏奕过往二十年观念与纪实并行发展的创作之路,并在本次展览的两大最新摄影系列中推向极致。
展览标题来源于同名新作《荒凉赠予孤独的纪念碑》。艺术家巧妙利用化学反应制造了一系列奇异的图像:似人形的雕塑被置于广袤无垠的荒原背景之上,如同一座座矗立在时间长河中的丰碑,既庄严肃穆同时透露着一种难以名状的脆弱,诉说着人类内心深处那份无法言说的孤独与坚韧。
展览现场
这些仿佛经过炼金术般处理的“物”,是蒋鹏奕将现成或自制的铜质铸像浸泡在硝酸银溶液中,历经长时间的消溶、剥落、沉淀、结晶、再生长的结果。化学元素间的分离与重组,不可见的掠夺与侵占,这一漫长的物质蜕变过程,不仅喻示着个体在时代大环境下宿命般不可抵御的影响变化,更象征着传统文化符号意义在现代语境下的重新审视。其背后无边的荒原拍摄于敦煌附近无人区的黑戈壁,这片曾是远古海洋的土地上沧桑而神秘的地貌,首度出现在《砾石谅解了大海》(2020),在新作中则被提炼为更抽象的自然景观,作为“纪念碑”的背景暗示着个体面对历史变迁的孤寂和渺小。
蒋鹏奕在该系列后期创作的过程中呈现出更加感性的表达。他将拍摄对象转向自己捏制的人形铜丝骨架,与浸泡在化学溶液中持续向外膨胀扩张的铸像不同,这些精心制作的人形雕塑被抽干水分,表面的银质结晶因此成为紧紧包裹其骨架的“皮肤”,展现年迈经历丰富的形态,仿佛是生命年轮的具象化。同时艺术家采用低角度拍摄,赋予作品一种昂扬向上的姿态:“每个人都是荒凉的孤岛,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纪念碑。”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最新的两个系列可视为蒋鹏奕长期艺术探索的一次重要突破,既延续了艺术家一贯的实验精神,又在创作理念和视觉呈现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从早期的《万物归尘》和《不被注册的城市》(2008~2010),再到《幽暗之爱》和《亲密》(2013~2014),以及与新作有着直接关联的《预见》(2017~2018) 和《砾石谅解了大海》(2020),蒋鹏奕始终关注光与物质的互动,以及时间在影像形成过程中的角色,以此创造出种种壮阔深邃且富有诗意的图像。这种不依赖相机,强调物质之间直接对话的手法,在新作中得到了更为深入和复杂的发展。艺术家在《荒凉赠予孤独的纪念碑》中创造出极具象征性的“雕塑”形象,而在《消尽与重生》中则呈现出绚丽的微观世界景观,它们既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同时又包含大量不可预测的因素, 正是这种张力赋予了作品独特的生命质感。这些作品不再仅仅关于摄影,而是关于存在、时间和意识本身的视觉沉思,让每位观者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我的影子。
展览现场
蒋鹏奕,湖南省沅江市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目前作品主要以摄影、录像为媒介,通过制造超现实的景观以及对景物的微妙叙述,呈现出个体生命的内外障碍与疑惑。
所获的奖项:2020年伦敦BarTur摄影奖、2011年意大利维罗纳博览(ArtVerona)Aletti 摄影奖、2010年法兴银行中国艺术奖评委会大奖及2009年首届三影堂摄影奖所颁的美国特尼基金会奖。2012年获邀参与赫尔辛基摄影双年展,并被提名Prix Pictet世界环保摄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