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传统文化工作委员会在海口成立
(《国际艺术新闻网》记者2025年11月18日海南报道)11月18日,在文化迎新的美好时节,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传统文化工作委员会在海口宝华胜意大酒店正式宣告成立。来自省内外的非遗专家、文化学者及20余名新入会会员齐聚海口,共同见证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该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海南传统文化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也为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动力。
庄严揭幕:传统文化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新当选的传统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江国松在会上发表讲话,向全体成员分享了未来的工作思路与行动方向。他表示,委员会将积极推进协会工作部署,与全体成员一道,为海南传统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秘书长李少华在大会上为委员会的成立致贺。他强调,新委员会的建立是协会工作布局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一步,将为协会在2026年的非遗保护事业增添新的力量。李少华秘书长同时对委员会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希望成员坚持实干、强化专业能力,真正让传统文化根植于海南社会生活之中。
随后的授证仪式上,李少华秘书长向江国松主任颁发聘任证书;江国松主任则依次为新任副主任、秘书长、副秘书长和新会员颁发证书,现场氛围庄重而热烈。

李少华秘书长向江国松主任颁发聘任证书。
延续与创新并举:海南非遗保护迈向新阶段
此次传统文化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也是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2025年度系列文化活动的延伸。今年1月19日稍早前,在海口市明光大酒店举办的协会第一届理事大会暨迎新晚会上,来自全国多地的文化名家齐聚,共议海南非遗发展蓝图。
协会会长敖力勇在年会上表示,2024年海南非遗保护工作成果丰硕,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海南的世界级非遗增至两项,意义重大。
秘书长李少华在年度工作报告中透露,协会2024年新增会员单位和传承人超20名,全年组织非遗活动30余场,涵盖琼剧、黎锦、盅盘舞等多个项目;同时积极推动产业化发展,助力传承人开设工坊,使传统技艺“走出来、活起来”。
新力量加入:传统文化传承队伍持续壮大
在成立大会上,20余位新加入传统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成员逐一亮相。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文化力量在此汇聚,为海南传统文化的未来注入多元与活力。
新会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加入为新的起点,在非遗保护、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及社会教育等方面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让海南传统文化“传下去、活起来、火起来”
作为成立于2017年的省级文化机构,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目前已发展近百名会员,一直致力于推动非遗研究、传承、展示与交流。协会表示,传统文化工作委员会未来将成为协会开展本土文化保护的重要支点,加强项目整合、人才培养和活动策划,为海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正如李少华秘书长所说:
“让非遗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未来;不仅属于我们,更属于下一代。”
随着传统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海南非遗保护事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文化自信在这里扎根,传统精魂在这里延续,新时代海南传统文化的崭新篇章正在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