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昌信:生生不息 墨浸百米卷
童昌信
第一次进入卧龙大熊猫保护区,那是1982年,在四川工人日报复刊时,报社组织美术摄影通讯员到卧龙采风,我第一次目睹了大熊猫,但印象不深,让我真正把大熊猫列入我的艺术创作题材,那则是在2005年中国与南非建交六周年之际随中国艺术交流团访南非返回后,经过一年的努力,于2006年我完成了以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风光为载体,融入99只大熊猫的32米彩墨画长卷,并亮相九寨沟第三届国际熊猫节,以艺术形式向世人展示了卧龙保护区大熊猫的生态环境,随后,在赴韩国、北京、上海等地的展出中,也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童昌信大熊猫栖息地百米长卷》(从汶川三江至九寨沟)国画 68cm×10600cm 2015年
《童昌信大熊猫栖息地百米长卷》(从汶川三江至九寨沟)国画 68cm×10600cm 2015年(局部)
完成卧龙大熊猫长卷后,让我对大熊猫有了更多了解和认识。大熊猫不仅仅只是以憨态可掬、和平吉祥的形象示人、得到世界人们的喜爱,而是那憨态的背后确隐藏着深广的奥秘:黑白二色的极简外表,反差极强的色彩,黑白布局的巧妙,真真确确的成了“滚动的太极图,太极图乃静止的大熊猫”。简单朴素的黑白二色,印证了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二元对立统一的和谐机趣,蕴含的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妙理。大熊猫穿越了八百万年的艰险与磨难,生命演变的密码淡定蹒跚,亘古不变,阅尽沧海桑田,憨态依然!它给予人类生存启迪,隐喻人生哲理,清清白白,不屈不挠,坦诚相对。那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和谐社会不就是我们共同的预期吗?
2009年,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创作一幅囊括整个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风光的百米水墨长卷。随即,我开始了收集素材的艰难历程,这期间得到了文宏铭女士的大力帮助。一部奥拓车,沿大熊猫的栖息地长廊,从1869年法国传教士戴维神父把第一只大熊猫推向世界的雅安宝兴县邓池沟开始,沿夹金山、跷迹、邓池沟教堂、蜂桶寨到雅安碧峰峡,一直往东,经乐山桫椤沟、大佛、峨眉山、天台山、鸡冠山、都江堰、三江、卧龙、巴郎山、四姑娘山到九寨沟,历时一年多,我们往返于夹金山和九寨沟之间,行程数千公里,画速写、拍照片、收集了大量素材,甘苦备尝。于2010年,我正式动笔进入长卷的创作阶段,前后耗时七年,直至2015年10月,我终于完成了多年的夙愿——大熊猫栖息地百米水墨画长卷正式脱稿,此卷长计106米,高0.68米,163只形态各异的大熊猫融入其间。
《童昌信大熊猫栖息地百米长卷》(从夹金山至碧峰霞) 国画 68cm×10600cm 2015年
《童昌信大熊猫栖息地百米长卷》(从夹金山至碧峰霞) 国画 68cm×10600cm 2015年(局部)
长卷的完成,离不开朋友们和有关单位与领导的鼎力相助,致此,仅以此长卷献给为保护大熊猫和生态环境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们!向雅安市宝兴县有关单位和领导,向碧峰峡景区和碧峰峡熊猫基地、中国卧龙大熊猫保护中心、成都大熊猫保护基地、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以及为长卷提供帮助的所有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曾任四川石油报、四川工人日报美术编辑,高级职称,从事油画、彩墨画艺术创作50余年。
《现代艺术》 月刊总366期丨2019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