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意大利:艺术灵魂乌菲兹美术馆
张海齐
去年陪同女儿游学意大利,“视觉艺术导论:从文艺复兴到当代西方艺术史”是女儿在大二春季选修的课程,佛罗伦萨的灵魂——乌菲兹美术馆(Uffizi Gallery)是这次游学的重要参观场所。乌菲兹美术馆,意大利语Galleria degli Uffizi)是意大利最著名的美术馆。美术馆的藏品数量巨大,以收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和其他各画派代表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波提切利、提香、乔托、弗朗西斯、卡拉瓦乔等作品而驰名,并藏有古希腊、罗马的雕塑作品。乌菲兹美术馆划分46个展室,分为三层,收藏着约10万件名画、雕塑、陶瓷等艺术作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艺术美术馆之一。乌菲兹美术馆天花板上大幅的彩绘本身也是精美的艺术品,美术馆外面还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的雕塑。作为整个欧洲最重要文艺复兴灵魂所在地的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里的大部分作品是文艺复兴时代,包括意大利派、佛兰德斯派、德国及法国画派的绘画和雕刻。
如果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灵魂,美第奇家族便是这灵魂的缔造者。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著名的大银行家族,被称为佛罗伦萨的无冕之王,从经济到文化,实际统治了佛罗伦萨近长达三个世纪。这个家族从15世纪到18世纪,先后涌现三位罗马教皇和两位法国皇后。美第奇家族对意大利的文化和艺术有着卓越的眼光和不可忽视的资助力量,不少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雕塑家都与这个大家族有着深刻的联系。乌菲兹宫本身即为一幢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的杰作,后经几次改建,在300年间终于成为了美第奇家族成员的藏品宝库,一切陈列和布置都彰显家族气势。1581年,美第奇家族开始把自己收藏的艺术品向市民展示。1765年正式成为了乌菲兹美术馆,扩建展室,对外开放。展品中包括乔托的《宝座上的圣母》、弗朗西斯的《乌尔比诺公爵夫妇肖像》、达芬奇的《博士来拜》、米开朗琪罗的《圣家族》、波提切利的《春》、《维纳斯的诞生》、拉斐尔的《金翅雀圣母》、以及卡拉瓦乔的《酒神巴克斯》、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等一批世纪级名画。家族的最后一位直系后裔安娜·玛丽亚·美第奇在临终时留下遗言,把美第奇家族所有的藏品都捐赠给托斯卡纳政府,并作为佛罗伦萨的遗产永久保留下来。
《宝座上的圣母》(The Ognissanti Madonna)
祭坛画《宝座上的圣母》是乔托( Giotto di Bondone)的早期作品,大约在 1310 年创作了此幅作品,尽管画风还保留有中世纪拜占庭艺术的特色,但立体的人物、衣服上自然的褶皱、整个画面的透视感都能看出其艺术创作正在向新时期过渡。圣母怀抱圣婴耶稣基督居中端坐於外观如哥德式教堂尖拱、且点缀着各色宝石的宝座上。此安排为画作提供了视觉纵深的3D透视,而交错着环绕在宝座周围仰视圣母的圣徒们不仅更凸显出画面的立体空间感,还从寓意上契合其最初安放地佛罗伦斯诸圣教堂(Chiesa di Ognissanti)之名。圣母怀中的圣婴右手正在祈福,左手握着代表知识的卷轴。两位露出彩色翅膀的天使跪在宝座两侧,受捧象征纯洁和仁慈的百合花瓶。画作底色沿袭了拜占庭艺术传统中的金色;但圣母的仪态则更接近於日后的肖像画,已表现出文艺复兴初期强调人性弱化神性的人文思潮。她的神态端莊而慈祥,服饰则极为简约朴素,利用色彩的明暗变化勾勒出她的女性化特征和袍服的褶皱,圣母的服装和宝座上的视深让圣母显得更富有人性,这在那个时代闻所未闻。
“乔托重新点亮了一种已被埋葬了几个世纪的艺术,他忠于大自然,无论他描绘的是什么,都有各自的外表,不是复制品,而是物品本身,所以人们常常发现,在乔托的作品面前,眼睛似乎被欺骗了,会把画面误认为真实的东西。”乔托是中世纪画家首次在作品中使用透视图,乔托被视作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鉴于他的画作风格,他还被视为文艺复兴之父。
《乌尔比诺公爵夫妇肖像》(Diptych of the Duchess and Duke of Urbino)
双面肖像是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 Piero della Francesca )最著名的一幅肖像画。这幅画完全抛弃了宗教或道德的暗示,只强调人性。乌尔比诺公爵的鹰勾鼻,薄得几乎看不见的上唇,眼角和脸颊的皱纹都毫无修饰地描绘出来。此画采用正侧面的姿态,主要原因是公爵的右眼在战场上受伤失明了,为了掩盖这一缺陷,便采用他左侧面的脸来描画,从这一点来看,便可知道当时人像画是极度讲究真实的。此画的构图,使画中人与观众保持极大的距离,但是透过表情的刻划、衣饰和珠宝的穿戴,背景里的属地,可以感觉到他的尊贵和财富。与以前的人像画最大的分别是它没有任何精神上或宗教上的含意,画中人对自己命运和财富有完全的主宰权,也充满了个人的尊严。此画的构图,使画中人与观众保持极大的距离,但是透过表情的刻划、衣饰和珠宝的穿戴,背景里的属地,可以感觉到她的尊贵和财富。
弗朗西斯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艺术特点是其宁静的人文主义和对几何形式的使用,尤其是与视角有关的形式获得了非凡的效果和无与伦比的独创性。他的人物具有非凡的品质,绘画空间的透视结构和构图的精神平静,导致整个意大利最终超越了哥特式风格,并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铺平了道路。
《博士来拜》(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
《博士来拜》是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早期作品,画于1481年,描绘的是《圣经》中东方三位国王来朝拜耶稣的故事。在奥古斯丁修士的委托下,29岁的达·芬奇开始画这幅画,提前支付的报酬帮他缓解了经济上的拮据,可不到一年,他就动身去米兰了,留下这幅连底色都还没完成的“作品”。无奈,几年后奥古斯丁修士又找来画家“利皮父子”中的儿子菲利皮诺·利皮(Filippino Lippi),画了一幅题材相同、构图相似的《博士来拜》,算是修饰了达·芬奇没有完成的作品,这幅作品如今也收藏在乌菲兹美术馆。
现在看来,因为“未完成”,达·芬奇的这幅《博士来拜》反而变得更加有名,画面中人物多半还停留在草图的状态,研究者们常常通过这件作品来研究达·芬奇的作画过程。但修复者的眼光更敏锐些,千禧年之后的两次修复和维护中,工作人员都发现了这仅有的底色上并非全是达·芬奇真迹,亦有后世留下的痕迹,在经过清洗、材料修护和底板加固后,我们现在看到的样貌应该是几百年来最接近那个“未完成”状态的了。同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史家、建筑师乔尔乔·瓦萨里(Giogio Vasari)认为:米开朗基罗是真正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英雄”,达·芬奇却不是。达·芬奇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比宇宙还广阔的好奇心,在瓦萨里看来正是一种缺陷,导致他很多作品和设计都无法完成,半途而废。而米开朗基罗那种专注笃定、似与神灵对话的状态和作品才是真正艺术的集大成者。
《圣家族》(The Doni Tondo)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最擅雕塑,他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只有位于梵蒂冈的西斯廷礼拜堂系列壁画和这幅唯一的油画《圣家族》。《圣家族》宏大而美丽,人物造型坚实如雕塑,衣纹节奏大气,色彩美感强烈有力,就连细节的转折明暗也如此美妙。相比之前看到的诸多优秀的画作。米开朗基罗曾说:“绘画愈有浮雕效果就愈出色,而浮雕愈像绘画就愈糟糕”。因此,画中的人也就带有雕塑感,童贞女玛利亚和圣约瑟代表着旧的秩序,而圣婴代表充满光明的新世界,背景中的裸体人物则代表基督教之前的岁月。《圣家族》气势恢宏,即使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大师级作品,若放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面前,恐怕也要顿时黯然失色,被米开朗基罗的光芒夺去了瞩目的色彩。
米开朗基罗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他创作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春》( Allegory of Spring)
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的作品素来优美,且富有诗人般的想象力。完成于1480年的《春》是这位艺术家毕生的杰作。这幅画一共描绘了九个人物,正中间的是维纳斯女神,象征着爱和美,维纳斯头顶上是丘比特,画面偏左的三位女性是美惠三女神,最左边的是信使之神墨丘利,画面的最右边肤色发青的男性是风神,他正在试图抓住春神,春神嘴中长出了一枝花蔓,花蔓攀上了花神,与花神身上的花环融为一体,花神将手伸入花袋中,向大地播撒更多的春色,事实上花神是春神的进化体,也就是说因为风吹过春天,才有了百花绽放的场景,波提切利将春神向花神转化的场景栩栩如生的表现了出来。另外,还可以看到画家在细节中惊人的笔触。大量镀金点让画面熠熠生辉,上百种花卉在静态中展现了动态,仿佛在夜风里闪着光。如茵的草地上盛开着500多朵花,分属170个品种,一眼可以分辨的花卉就有草莓、玫瑰、风信子、康乃馨等,每一朵花都像一幅植物肖像画。
花卉的细节部分
波提切利是佛罗伦萨最为出名的艺术家。他的画中宗教人文主义的思想明显,却在设计安排上充满了世俗精神。而在后期的绘画中,波提切利又增加了许多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作品,相当一部分采用的是古希腊与罗马神话题材。他的画风格典雅秀美、细腻动人。特别是大量采用教会反对的异教题材,如大胆地画全裸的人物,对以后绘画的创作影响很大。
《维纳斯的诞生》(The Birth of Venus)
波提切利的名作《维纳斯的诞生》无疑属于世界上最有名的画作之一。1485年完成的《维纳斯的诞生》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代表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从大海中诞生的场景,维纳斯站在贝壳之上,画面的左上是风神和花神,画面的右边是春神。波提切利笔下的维纳斯并没有正常的身体比例,但其线条极其柔美,在整个画面中有着格外的和谐之美。这幅画的风格在当时颇为与众不同,不强调明暗法来表现人体造型,反而更强调轮廓线,使得人体有浅浮雕的感觉,而且极适合装饰作用。画面中的女神肌肤洁白,金色的长发飘逸,脸上却又挂有淡淡的忧愁、迷惘和困惑,无愧为是完美的女神形象。天空、大海、贝壳、风神,整幅作品画面如幻如真,虽然明暗法还未完善,但他的画作轮廓线条尚重,不与明暗一体。宛如中国写意人物画里的线条,具有独立性的观赏价值。
尽管《维纳斯的诞生》不是采用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创新的作品,但古典题材的高雅却吸引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关注,波提切利用金箔的叶子刻画维纳斯头发上的亮点,并强调了她的女性魅力。绚丽的灯光和柔和的色彩,豪华的花园,漂浮的华丽帷幕以及美丽裸照周围漂浮的玫瑰,都暗示着这幅画意在带给观众愉悦的感觉。
《金翅雀圣母》(Madonna of the Goldfinch )
《金翅雀圣母》是拉斐尔(Raphael)为纳西家族(Nasi family)创作的,在金字塔形的构图中,倚在圣母怀中的小耶稣和小约翰,抚弄停在圣母膝上金莺的动作,自然且贴切地传达出对幼小孩童的呵护情意;圣母左手拿着祈祷书,视线一时从树上移开,转向两个孩童,则是时刻关注的表现。在这里最引人注意的,是圣子的脚轻轻地踩在圣母脚上,这种身体的接触充满了亲情,动人心弦。这确实是一个不平常的动作,具有表现人情与天伦乐趣的特殊意义;这样一个细节,透过拉斐尔充满爱意的完美笔触,随着时间季节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管线与色彩所描述的环境,显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统一,简练的构图来自拉斐尔为创作每幅作品而画的一张张草图,他在描绘人物时,总是先画出人物的裸体像,然后再添加服饰上去。这点与米开朗基罗相似,可以一方面表现出人物的稳重感,另一方面则呈现出人物的立体感,从而使其跃然纸上。这些构图的细节与人物的表情姿态,为画作积蓄了丰富的情感。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艺术家,他一直在对古代艺术进行研究。但也有不同,拉斐尔把圣母的脸画得更加温柔,他把古代女神的神态画得更精致、更柔和,赋予了一件古代异教徒的艺术作品以新的基督教的含义。拉斐尔一生绘画了大量的圣母画像。他的圣母像都展现了母性的温柔、秀美,表现出恬静,安宁,慈祥、娴淑、秀美的神态。画中肉呼呼的孩子和肉呼呼的良家妇女玛利亚,这些神话人物在拉斐尔笔下变得特别温馨和平民化,而不再具有神圣的仪式感, 让圣母走下了宗教的圣坛。他的圣母像也被称为史上最美的圣母。
《酒神巴克斯》(The adolescent Bacchus )
卡拉瓦乔(Caravaggio Merisi )早期创作的这幅《酒神巴库斯》表现了他的艺术观点。画中酒神巴克斯半躺在一张宴席床上,画中只看见他的上半身,背景则是罗马举行节庆时的情景。巴克斯头戴葡萄叶做成的冠,上面还挂着一串葡萄,两只手指以灵巧的动作拿着盛满深红色葡萄酒的杯子。面前的桌上罩着白布,上面有一只细颈大肚的酒瓶,里面也盛着同样的液体,另外还有一只装着水果及果树叶的篮子,包含变质的水果,以及新鲜的绿色叶子和变黄的叶子,这几样东西构成一幅美妙的静物图。酒神似乎已经喝醉了,并向观众发出邀请,邀请他和他一起喝杯酒,也许还有更多……如果仔细观察,您会看到杯酒中的涟漪指示着左手的动作酒神对观众。
卡拉瓦乔使用复杂的镜子系统在画布上绘制对象,就像原始的摄影技术一样。 出色的技巧是精巧的上油技巧:在画水果篮时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真实感,年轻人的肤色以及玻璃的透明性为艺术创造了新的方法。卡拉瓦乔将宗教上的人物描写成庶民,使传统式的画像风格为之丕变。这种强调明暗及写实特色的画法,被称为“卡拉瓦乔样式”,为那不勒斯,西班牙,荷兰等地的艺术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Venus of Urbino)
作于1538年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的画中人是当时的一位贵妇人,名叫艾列奥诺拉乌尔比诺夫人。提香·韦切利奥( Tiziano Vecelli)没有把这个女人画在大自然中,其艺术处理是十分大胆的。一个普通贵族的室内环境,华丽的床榻,女主人脚边的小狗以及远处正在翻弄衣箱的两个女仆和窗台上的盆花,所有这些细节说明,它是一幅风俗画,它可能是受委托而作。类似这种画在欧洲其他国家,大概要迟一个世纪,而在威尼斯,上层社会对绘画的感官享受已提到议事日程上了。此画与乔尔乔内的《睡着的维纳斯》极为相象,也是提香的创作处于最旺盛的年代的杰作。提香笔触热情奔放,流畅自如,不拘陈规。画面响亮而又和谐,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雄浑、华贵之美。人物造型的比例美感让人赞叹,床上饰物等细节处也是画得相当精彩。通过裸体人像的描绘展现人性的光辉。
提香是一位伟大的色彩大师,他特别强调色彩的和谐,绘画笔触要服从于色彩与光线对比的需要,笔触不仅要刻画对象的质感,同时笔触的动态起着塑造形体结构和传达情绪的作用。这副画在形体、色彩、柔和的线条和景色的层次上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美的创造,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的。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区首府,也是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众多卓越的艺术大师如达·芬奇、但丁、伽利略、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多纳泰罗、乔托、莫迪利阿尼、提香、薄伽丘、彼特拉克、瓦萨里、马基亚维利、波提切利、波伽丘等人都曾经云集这里指点江山。去聆听他们的故事,去欣赏他们的作品,去了解他们创作背后的前因来世,去感受到佛罗伦萨古城那浓郁的文化氛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我第二次走访这座难以忘怀的城市,近三十年的别离,蒙太奇的往昔幻梦总是在心中萦绕。在乌菲兹美术馆,在学院美术馆,在圣母百花大教堂,在圣乔凡尼礼拜堂,在维琪奥王宫,在共和广场,在河桥上,在小巷中,寻求文艺复兴延伸到今天的人文情怀,求索内心深处的共鸣。
(作者:张海齐,上山下乡知青,1979年考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工作。1993年赴日本研修,1997年移居加拿大多伦多。发表过的作品有《飘落的知青生活花絮》,《琴声中的人生—— 听殷承宗多伦多钢琴演奏会有感》,《读史铁生的知青岁月》,《色彩之中的夏威夷海滩》,《穿越危机,<生活多美好>赋予的启示》等。)
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