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尚贵: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图》
邓尚贵:国画《登幽州台歌图》
四川射洪,人杰地灵,诗酒之乡。涪江默默流淌,几千年来,润育了无数优秀儿女。
初唐时期开启一代诗风,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黄庭坚等大诗人的陈子昂正是地地道道的四川射洪人。
陈子昂不仅诗歌革新了得,还两次奔赴前线,抵御契丹入侵,抱着“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上战场,却被无能的武攸宜将他从参谋贬为军曹,报国无门,悲愤难抑,登上幽州台呐喊,喊出了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
一千多年过去,时任射洪宣传部长的张克钦交给邓尚贵一个任务,为第一届陈子昂学术研讨会创作一幅作品。
邓尚贵千百遍默读《登幽州台歌》,恍惚间,灵魂出窍,仿佛置身于幽州台,与一千多年前的老乡陈子昂融为一体,忧伤难抑,慷慨悲歌!
画家情感积攒到顶点,突然爆发,威力巨大。他挥毫泼墨,先用线描写出一个在战场上饱经风霜血雨,忧患难抑的陈子昂,仰天长啸,双手抱拳在胸,衣衫单薄,形体消瘦,正是这瘦小单薄的人物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体现无比强大的内心世界。让这幅画首当其冲震撼读画者的视觉神经,感受一种强烈的对比,一种无以伦比的情感宣泄。
他的线描功夫出神入化,如春蚕吐丝,绵里藏针,刚柔并济,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一个真实的陈子昂鲜活地站在眼前。
为了传神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波澜壮阔,他采用大泼墨山水为背景,泼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那浓淡水墨形成的山川河流,气势宏伟、波谲云诡,变幻莫测,天地万物在陈子昂的呐喊声中震撼,在他脚下飘动,遥相呼应。
线描人物与泼墨山川虚实相映,虚实相生,扣人心弦。
朱砂书写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汉简书写诗歌,铁画银钩,铮铮然有金石声,穿云破海,气吞万里。
画面下端题跋:“陈子昂登台远眺,眼前浩淼的天宇和原野,不免引起天地悠悠、人生短暂,宇宙无垠,个人渺小的感叹。伟大诗人怀才不遇,不逢知音的孤单寂寥。唐圣历元年,陈子昂辞官归里,县官段简在武三思的指示下,将子昂诬陷入狱。”
这段题跋既丰富画面,饱和层次,又真实记录了历史。“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陈子昂竟冤死狱中,年仅42岁。
国画讲究留白,而《登幽州台歌图》的笔墨霸占整个画面,充盈的情感快要溢出画面,恰到好处地展示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魅力,彰显了中国画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登幽州台歌图》在射洪文化馆展出,好评如潮,观者如云。
从古至今,不论是文学还是艺术,唯有将自己融入所要表现的对象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带给读者最本真的冲击力,引发千百年来读者的共鸣。
来源:天一山人工作室2021年3月2日
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