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加拿大文物与艺术研究基金会

加拿大文物与艺术研究基金会举办铜炉紫砂砚台专项交流活动

(《文物·艺术》杂志记者刘向东报道)2023年3月5日下午2点,加拿大文物与艺术研究基金会于多伦多的办公室举办了铜炉、紫砂壶、砚台专项交流活动,活动持续了两个小时,有30余位会员和藏友参加。

本次活动由基金会副会长陈青涛主持,他首先介绍了宣德炉的历史,他讲到:据明代吕震写的《宣德鼎彝谱》和《宣德彝器图谱》记载,宣德三年(1428年)由暹逻国进贡的风磨铜三万九千斤,皇帝亲自参与设计监造了铜炉18000件,含29种典雅样式、117种图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宣炉明清几百年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被誉为文房首器。接着通过他的一件铜制香炉藏品,讲到了如何鉴赏铜炉,首先要看造型,比例匀衡、线条优美为佳;其次要看铜的质量,起码六炼以上的铜质量非常好,手感非常光滑;三是看皮壳色调(佛经纸,秋梨,枣皮红,蟹壳青,茶叶末等);四是看铸造的工艺够不够精美,口沿以及炉膛下的线条,大小变化,是否对称等;五是手感,重量比例;最后要看底款,底款是一个炉的灵魂。明代铜炉的特点是:简洁、雅致,有坠手的感觉;清代铜炉的特点是:炉膛拉高,有厚重感,造型霸气一些,重量均匀。


接下来的紫砂交流活动由陶庆主讲,陶庆是多伦多为数不多的制壶人,由周圣希引领入门,受教于徐达明大师学习宜兴紫砂壶打身筒和镶片成型工艺;后师从潘春芳教授和许从权大师学习制作技巧,葛陶中指导学习顾景舟紫砂壶造型。陶庆带来五把自己精心制作的紫砂壶供大家鉴赏,介绍了如何手工制作紫砂壶,以及如何鉴别手工壶、半手工壶以及机造壶。他讲到,有收藏价值的紫砂壶,一要看是不是手工,二要看泥的质量,是不是宜兴紫砂。要从壶嘴、壶把、壶底等地方综合去判断是否手工。在场藏友们展示交流了紫砂大师周桂珍、蒋蓉、顾景舟家族出品的作品,令人大开眼界,更令人赞叹的是一把潘春芳和殷秀云两位大师联袂创作的雕漆紫砂壶,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

最后藏友们互相交流讨论欣赏了现场近二十件砚台藏品,有端砚、歙砚、红丝砚、瓷砚等,其中陈清涛副会长的温润细腻的老坑端砚,刘征会长的雕工精美的红丝砚、重达二十余斤雕刻的极有特色的十八罗汉砚台都令人爱不释手。大家由此学习了关于砚台收藏的有关知识,对砚台的用料、雕工、造型等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