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和作品

观蔡葵 《淳•行远之境》作品有感

 王蕾

 

2022年多伦多的夏季,疫情之后各种文化活动,艺术展现,演出相继亮相。华人艺术家们也渐趋回归到正常的艺术活动轨道上,将各种艺术展览从线上搬回到线下。加拿大油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蔡葵的个人油画展《淳·行远之境》就在这种氛围下展开了。

 

《淳·行远之境》60多幅表现艺术家追求艺术生命力主观思想的风景、人物作品在多伦多北部地区列治文山市“枫叶之国”艺术馆进行为期22天的展览。

 

置身于一片幽静森林中的“枫叶之国”艺术馆,笔者深感蔡葵风景作品的艺术魅力:四季变幻节律呈现出的形态、不规则的构图、鲜明的色彩、画面的张力与动力、人与自然的共存及生命轮回的相似性。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犹如在一个静谧的田园世界里,体验着作品中表现出的自然景观:放射着的阳光,炫耀着的色彩,绿的世界、花的海洋。作品从画面的笔触到线条的起伏、停落,透露出规则的运动趋势,散发着“生命”的活力和“生机”的张力,让人对艺术家的情感、思维方式与人生的态度有很好的了解。笔者也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蔡葵深厚的艺术功底与主观思想的重构、从容的艺术追求与质朴的艺术特征。

 

早在1953年,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在其美学理论著作《情感与形式》中就有“生命的形式,体现在情感之中。包含着情感事物才是活生生的事物,包含着情感的作品才是活生生的作品”之说。苏珊·朗格艺术情感说一直影响着蔡葵的艺术创作之路,蔡葵在追求苏珊·朗格美学精神的同时亦努力追求艺术生命的感染力,通过对作品的情感植入、艺术加工,寻求形式、情感两者的共生,力求引发与观者之间的共鸣。

 

19世纪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提出“立体元素几何化结构重组”的思维方式,影响了20世纪的美术精神,同时也深深影响着蔡葵的创造思维。在长期的理论与实践中,蔡葵以绘画元素为载体,尊重自然规律,从主观意识出发,从自然形态中捕捉物象在画面中应有的结构特征,研究无序的结构元素,建立有序的抽象结构重组,在自然界与人类发展的重构过程中不断突破具象感知,将客观情感刻画与绘画元素本身相结合,结合视觉心理学与多年国画理论经验,寻求大自然节律秩序的响应与同构。

 

蔡葵的人物油画作品大多立足于写生,从情感表象出发,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瞬间的感动,以色彩温和的画面和明快的色调传递儒家“温厚”的精神所在以及“澄怀观道”的美学之境,给人一种精灵透妙的心境与意绪。从蔡葵对中国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人物表象的塑造及心理动态与神情的把握上,亦能看到蔡葵行远、澄怀的情感痕迹。蔡葵用个人审美的眼光在生活中探寻、感受世间生命美之源,力图展现“天人同构”妙悟境界,追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瞬间永恒,在“空寂处见流行,流行处见空寂”的审美时空中传达人性的美好与本真。

 

蔡葵从对自然界万物生长、四季变幻的观察和感悟中捕捉自然规律。他用大胆的构图,纯熟的技法,抽像的手法,融入中国画写意的特点,以强烈生命力为主要精神内核,表现生物自然静美的每一个瞬间。构图上蔡葵打破透视规则的限制,从有生符号为载体揭示小我,在视觉趋势与色彩的动势体现大我之气韵,同时运用自己多年研究的视场运动平衡构建起一个旺盛生命节律的物理空间、气韵丰沛的精神空间,利用色彩运动,光影分布体现人与自然的共情,传递着生命在繁华与衰败中穿行的从容与顽强。这是蔡葵自然风景油画作品体现的主要特色。在这些作品中,我能看到艺术家以生命的行程为轮回,植入情感时点的永恒,把艺术回归到生命拙朴本源的心境,在片刻与永恒之间,在已见和未见的空隙中,对自己的过往、当下与未来的寻求。

 

蔡葵1984年从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作为一位山东人,蔡葵的油画作品中透露出山东人的质朴。其作品中中国画的风骨和西方油画所营造的视觉冲击力,给人“繁华落尽见真淳”的瞬间永恒及“咫尺画图藏世界,行远骋怀”的视觉传达。蔡葵的作品以视觉语言的力量体现人与自然、内在心理秩序结构与外在宇宙秩序的碰撞、斗争、调节,是审美领域里“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的直接统一,体现出“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的生命之美。

 

作为一位从事艺术教育近40年的艺术家,蔡葵一直以艺术理论指导创作方向,结合绘画心理学,通过线条 、形体、旋律、痕迹形成个人主观的艺术语言、艺术概念与艺术思辨,将朦胧而丰富,宽广而有意味的艺术情感延伸到艺术生命力,从个人视觉张力关系与视场的物理关系中不断寻求现有秩序的打破与重塑,最终建立一个新的视觉规律,继而让视觉产生运动规律,并重构新的运动秩序,突显生命的力量、气概、势能和运动的痕迹或遗迹。

 

《淳·行远之境》个展60多幅作品蕴含着蔡葵大半生对艺术的执着与狂热。他用真诚构筑新的时间、空间和人文内涵的艺术追求 ,不断以真情、真性、真实沉淀自己的艺术感悟,力求有生之年,以平面的眼光审视中西方艺术绘画作品,坚持符号观念造型,寻求自我裂变与形势上的突破,用主观的意识形态表现人性的本质与生命的真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这正是个展《淳·行远之境》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