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和作品

布雷特•戴维斯(美国):曹俊画境中的“形肃立而意逍遥”

正如约翰·赛利斯(John Sallis) 所指出的那样,关于“使用模糊的效果,比如雾的效果”,可以间接地感知自然的广阔和隐性的维度,19世纪早期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的浪漫主义画作,会让人将其与中国山水画进行比较。事实上,弗里德里希对雾画法的发展和运用,构成我们能在西方绘画中找到的与无论是中国古典山水画,还是曹俊对这一流派的当代发展的最好类比。此外,弗里德里希能够巧妙地融合微妙而鲜明的色彩,增强而非削弱这种效果,这一点与曹俊和前人的青绿山水画家没什么不同。

千年一遇 局部 / 曹俊 2018.12

纸本水墨 矿物颜料

Once in the millen

黑白效果

然而,尽管弗里德里希的浪漫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包括曹俊的当代色彩油画) 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正如萨利斯精辟的评论“对中国山水画来说,没有什么比通过在画中表现自己的双重身份更让人熟悉,就像弗里德里希在《雾海之上的漫游者》中所做的那样。虽然弗里德里希对雾和地平线模糊地运用与中国山水画产生了共鸣,但是像《雾海之上的漫游者》这样固定的、以人为中心的绘画透视,却坚定地站在文艺复兴艺术家、作家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的线性透视主义的谱系上。

千年一遇 局部 / 曹俊 2018.12

纸本水墨 矿物颜料

Once in the millen

阿尔伯蒂指示画家静止不动,闭上一只眼睛,通过一扇装有绘制网格的窗户来观察风景。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urer) 在他的木刻画中巧妙地描绘了阿尔伯蒂透视装置的使用,在木刻画中制图师正在画一个躺着的女人的透视图。

千年一遇 局部 / 曹俊 2018.12

纸本水墨 矿物颜料

Once in the millen

 

不难将阿尔伯蒂对绘画的看法与海德格尔所称的“世界图像时代”联系起来。海德格尔写道:“现代社会的根本事件”就是以图像的形式征服世界。人成为事物自身的关系中心。可以肯定的是,西方传统的现代主义时期可能不像海德格尔所主张的那样——在形而上学上是单一的。毕竟,弗里德里希的《雾海之上的漫游者》中的漫游者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固有的、有意为之的模棱两可的人物:

千年一遇 局部 / 曹俊 2018.12

纸本水墨 矿物颜料

Once in the millen

他不仅以征服者的姿态战胜了自然,但也对超然并似乎要吞没他的大自然之崇高而感到敬畏。此外,“阿尔伯蒂对空间的描述对我们实际体验事物的方式还较为粗糙,这已经被列奥纳多·达·芬奇注意到了“。正如梅洛- 庞蒂(Merleau-Ponty) 最近提出的问题:“如果没有眼球的运动,视觉会是什么样子?”实际上,我们“通常用两只不断转动的眼睛看东西”,“身体”不仅是“视觉和运动的交织”,而且是“看和被看”,自我与世界的交织。

千年一遇 局部 / 曹俊 2018.12

纸本水墨 矿物颜料

Once in the millen

 

以自我中心(主体)为中心的“阿尔伯蒂的世界图景” 视觉金字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山水画家郭熙提倡一种“流动的视角”,部分是因为避开了任何固定的光源。在曹俊的一篇文章中,他谈到了中国画中“从一个流动的焦点出发,以变换视角观察周围环境”的做法。正如人们所看到的宋代屈鼎的山水《夏山图》,“意在表现画中的人物以“旅行”的方式在风景中且行且停。”

千年一遇 局部 / 曹俊 2018.12

纸本水墨 矿物颜料

Once in the millen

 

正因如此,当我们在凝视曹俊的山水,如作品《青山无尽》时,我们的视野不仅仅是要从远处看这一景观的动静与和谐统一,也不单单选择一个有价值的视角,还进入到了自由漫步的山林地景。郭熙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以及“所谓山形步步移也,所谓山形面面看也”这一事实。

千年一遇 局部 / 曹俊 2018.12

纸本水墨 矿物颜料

Once in the millen

弗里德里希的《雾海之上的漫游者》中的漫游者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游荡——他站在一个被禁止进入的风景前,呆若木鸡。相比之下,中国古典绘画和曹俊的当代风景画吸引着我们进入庄子所谓的“自由自在的漫游”(逍遥游)当中。

千年一遇 局部 / 曹俊 2018.12

纸本水墨 矿物颜料

Once in the millen

在千变万化的网络中,超越了我们对社会的认知。要求我们保持自身的流动性和对所见之有限的清晰认识,同时也要培养一种直觉意识,即我们的渺小生命如何融入广袤的大自然这一整体之中,使我们充满活力,以及在自然的山山水水中找到最佳方法以此有所启发——多元的大自然山水是自我认知的最佳方式。

(美)布雷特·戴维斯

王家男(译)

摘选杂志《艺品》P133-134

曹俊简介:

著名艺术家,首位在世就被美国学界列为研究对象的华人艺术大家。60年代生于中国江苏,现居美国纽约,曾在新西兰生活10年。东方文化教育背景与十几年的国外旅居生活,使他游刃有余的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并以此造就了他独特的认知方式和治学个性。

泼彩作品《荷语凝香》被新西兰国会收藏;

多幅作品被中国、新西兰两国大使馆收藏;

《朗照神州》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13年12月,“空间系列”作品获法国巴黎卢浮宫国际美术大展金奖;

2014年被美国洛杉矶郡授予“杰出艺术家勋章”;

2014年10月24日,作品《寻梦空间》随中国“嫦娥五号T1”试验器搭载并实现绕月飞行;

2015年3月,作品被列入美国波士顿学院教程;

2016年5月,曹俊作为全美唯一华人艺术家被邀请参加纽约军械库94号码头纽约艺术展,其作品与毕加索、米罗、克里姆特、席勒、夏加尔及安迪·沃霍尔等属于全人类的艺术大师的作品一同展出;

2018年,作品在美国波士顿学院麦克马伦艺术博物馆展出,展览筹备工作历时5年,展期4个月,是迄今为止该展览馆首位在世的艺术家的作品。

(经认可,转发曹俊艺术研究院的文章:(美)布雷特•戴维斯解读曹俊画境中的“形肃立而意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