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和作品绘画大师刘任求

绘画大师刘任求(10)

刘任求大师东西方艺术对话录

林可行编著

 

黄宾虹与纯粹的中国画

 

编者: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极为关键 。只有如此,创作时就能把自己的心灵感受游刃有余地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情绪处于最佳颠峰状态,此时提笔挥毫做画,才能画出好的作品。

在过去那些名家当中,我最欣赏的是黄宾虹。我认为在传统国画的继承和发展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黄宾虹。我以为张大千是没技巧地创新,潘天寿,傅抱石也是如此。吴作人、李可染、关山月他们的主要贡献是题裁的创新。

我之所以最欣赏黄宾虹,是因为他曾经说过,他的画也许50年以后才会有人看得懂。事实上也证明他说对了,50年以后他的作品被人们所理解,这是非常难得的。他的这句话之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邓晓芒的师弟李海涛博士说,我的小说《幻象大限 》也许 100 年以后才会有人看得懂。

 

刘任求:黄宾虹的绘画是建立在书法基础之上的。黄宾虹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 用笔如作篆描,洗练凝重,道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

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贵池之游在黄宾虹画风上的影响,便是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转开学习吴镇的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以此为转机,黄宾虹开始由“白宾虹”逐渐向“黑宾虹”过渡。

他受西方印象派启发,进行“水墨丹青合体”的试验。用点染法将石色的朱砂、石青、石绿厚厚地点染到黑密的水墨之中,“丹青隐墨,墨隐丹青”,将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进行融合,是中国画的一大创举。他将金石的铨销与夏玉的斑驳融为一体,画面的朦胧融洽更接近江南山水的韵致,笔与墨一片化机。黄宾虹强调学习中国画应遵循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墨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摹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

 

编者:我以为他在艺术上成就最高,他画的是地道的纯粹的中国画。他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成就,是和他秀才出身有关,他算得上是真正地道的传统文人,他一生没卖过画,不靠卖画为生。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他非常幸运,一心一意,不为人左右搞自己的创作。他七十岁后,所画作品,兴致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碟,十分挺拔 。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逐渐形成的显著特色。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他把自己的画送给来访的人,却被来访的人拒绝,说“你的画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黄宾虹非常尴尬,只能把画收回去。到了晚年,他的眼睛几乎看不见了,画的画就是黑的白的,笔墨像小纠料一样的,因为只有这种黑白对比强烈的,他才能看得清楚,直到临死前他还在坚持画画,而恰恰就是最后画的这些作品,就是他一生创作的珍品。他和西方现代抽象派绘画,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他的价值就在这里,西方绘画从写实主义开始,有着非常理性的思考,在诞生了许多流派之后,最后才产生了抽象派绘画,它是一种长期的积极的思考的结果。而黄宾虹通过学习古代的绘画,只用笔墨这种单纯的技巧本身进行思考,最后就达到了抽象的境界,所以,在中国绘画的笔墨艺术上,没有人能和他的成就相比,也只有他搞懂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画的创新,而不是借助外力去改造中国画。如果每一个人都是借助外来的技巧改造中国画,那很有可能把中国画搞的不伦不类,把真正的中国画玩不见了。其实每一种艺术都有排他的那一面,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并非可以随便吸纳其他的东西,无论别人的东西有多好,否则就容易失去自己本身。

古人说,曲高和寡。我发现国内搞艺术的没有几个人真正的懂艺术,究其原因, 是因为这些人文化素养不够,更看不出他们有什么天分。搞艺术的如果没有天分, 那他无论如何,无论吃多少苦,都搞不出什么东西来。现在科学早已证明,人的智商是由基因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努力取得的成就,不可能超过他遗传基因决定的上限。

 

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生态

 

刘任求:我并不完全认同你的观点。但是国内的画家视野不够开阔这是肯定的,这些年我也做过努力,希望他们能够走出去看一看,我说的走出去看一看,不是那种走马观花似的到西方去转一圈,而是沉下心来待上几年,对西方文化有着足够的了解。你在国内研究西方艺术,和在国外研究西方艺术是两码事。但是,我发现大家都不太愿意,他们不愿意为此付出太多,每个人似乎就是为了那么一点名利,这也可以说是国人的悲哀。早年,那些在艺术上有成就的大师,几乎都在国外呆过很多年,这也是他们能有所作为的原因之一。

编者:艺术不是科学,艺术是文化的产物,它不能脱离自身的文化,没有文化的艺术就是垃圾。我学的是中文,读书的时候看不懂但丁的《神曲》。我问我的老师,老师说他也看不懂,他给我们所讲的都是别人专家研究的成果。后来,我看萧乾、文若洁夫妇翻译的《尤利西斯》,我发现许多人都在看,我看了两遍其实还是没有看懂。我现在甚至怀疑萧乾夫妇是否真的就懂这部作品,因为能否看懂作品,取决于对这部作品的文化背景是否有足够的了解,而不在文字表面上的意义。因为这些作品都有的内容有很强的象征性,有的是明喻,有的是暗喻,有的是借喻,通常寓意非常隐晦深远。如果对产生这个作品的文化背景没有足够的了解,就不可能真正读懂这个作品,这里面还包括我们不熟悉的思维方式。在国内看懂我的小说的人都比较少,更别说西方的现代派。所以没办法,我只能回头去搞一些的通俗的文学创作。

张门十分崇拜毕加索,他曾经说“我—直不愿意谈论毕加索,并不是因为压力。毕加索的艺术有无限意味,而语言是有限的,难以表达我对毕加索的热爱。但现在有很多人在反对毕加索,我不由得说,不懂毕加索的艺术,正如一些只精于加减乘除的人,无法进入更高的数学境界,就说爱因斯坦和数学无关。” 所以他要去见毕加索。

但是,我对他是否真的懂毕加索,也是待怀疑的态度。比方说,我就看不懂毕加索的作品,我仅看懂了毕加索的一幅作品,就是那幅两只眼睛错位的女人。我发现那两只眼睛错位的原因,是因为我在近距离观察另外一个女人时,因为彼此的视线在两眼的焦距之内。我喜欢凡高的作品。他画的向日葵和星空,表现出来的那种痴迷和疯狂,和我年轻时写诗的感觉非常相似,所以我一看到他的作品就 找到了感觉。这是一种通感,一种艺术经验的体会,艺术的同感。他的色彩也非常漂亮,这就是我喜欢他的原因,这是—种难得的经验。所以,对那些说自己什么都懂的人,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刘任求:张门倚重传统笔法,多以焦墨创作山水,他吸取民间的年画版画的艺术养分,笔力道强,构图豪放,画面空灵而有笔触,苍健却显腴润,内涵沉雄,风格别树一帜。焦墨局限性极大,在中国画领域也是曲高和寡,但张门有自己的艺术语言。

国内的人过高地评价了毕加索。在西方艺术史上,最有成就的还是文艺复兴时候的意大利美术三杰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以后的艺术家, 都是在此基础上追求创新、张扬个性的产物,所以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流派,都是为了探索与创新。后来的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成就,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在整体上,并不能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成就相提并论。我发现国内的人,都是用钱在衡量艺术作品价值,这是非常荒谬的。

 

编者: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是14至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后三杰”(文坛三杰),在他们之前还有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三位人文主义的大家的“前三杰”(美术三杰)。从这里你也可以看出,诗人作家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文学思潮对美术艺术创作的影响。

我接触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的作品很早。但是真正理解彼特拉克的作品,却是在20年30年之后,对现在民主宪政思想有了足够的了解,才真正的理解了他的作品。所以说要真正看懂一个人的作品,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必须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

 

绘画大师刘任求(9)

绘画大师刘任求(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