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和作品绘画大师刘任求

绘画大师刘任求(6)

刘任求大师东西方艺术对话录

林可行编著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刘任求:中国山水画十分强调作者的主观因素,在山水画创作中,作者对自然界的认识理解以及作者的情感流露是起着主导作用的,画家应当“以情入画”,力求“情景交融”,画家们用“笔情墨趣”代替了此前注重写实的创作模式,不再受客体形象的束缚,而更多地表达画家的心情意趣,他们的整个创作过程都是主体精神的反映,而不是对客体形象的描摹。

山水与“我”为一 , 一旦能以禅心慧照, 则万物可具机趣。苏轼评吴道子画 “出新意于法度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山水画最能蕴含东方的玄妙精神,文人喜山林崖石,领悟大自然的变化,使内心澄澈,不向外求虚名浮利而向内以求平和虚静,将由此去悟化机,画作以得天趣。五代荆浩则说 “可忘笔墨,而有真景”,主张“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这种主观、客观的关系,“无我”“有我”的转变,在—定程度上也具有了一定的禅味。

刘任求近期作品

 

编者:您说到“笔情墨趣”,使我想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美术界的—场公案。当时吴冠中提出了“笔墨等于零”, 99 年他在中国美术馆办画展的时候,我曾经见过他。张仃则提出笔墨为底线的主张,由此引了—场有学术轰动效应的“笔墨保卫战”。我们回头再看看,现代派大师赵无极,还有台湾的刘国松,其实他们的作品中都看不到笔墨的影子,你如何看待这场公案?

刘任求:两千年以来,“笔墨”成为中国书画的语言核心。中国笔墨的独特魅力亦植根于:“画品即人品”的修身养性传统中,从现代角度对笔墨与心性修养之关系,说明中国书画背后的思想根源,每位艺术家都可以从自己的学养和功力的基础上去体悟。

早在几百年前,石涛便提出“笔墨当随时代”、 “我之有我,自有我在”。他出家为僧,在绘画创作上却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但,他在绘画上的标新立异,招致了周围同道们的讥讽和嘲笑。他不受时风的左右,提倡一画之法,主张画家要借写生抒发真情实感,不要斤斤计较千一点一画的得失,要从全局着眼。因此他的山水、人物画形态恣肆,不拘绳墨。其“墨海中立定精神”的主旨被后入广为传颂。

元四家较之明四家,前“四王”较之后“四王”用笔用墨,勾皱点染一脉相承,继承大于创造,积习胜过革新,画面图式变化甚少,视觉冲击力极弱。 为此,才有本世纪初的蔡元培、 陈独秀、鲁迅等一批新文化的主将, 深感中国画的保守与危机,呼吁学习西画写实精神, 改良中国画,创造新中国画。

刘任求近期作品

 

编者:新中国成立以后,徐悲鸿引进了苏联的美术教学模式,直到 20 世纪末, 整个时期的中国现、当代艺术主要是建立在对西方的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作品的表达是通过在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话语模型上,对中国文化的相关元素进行改造吸收,但其理念核心是站在西方立场上的。

刘任求:我们的文化基因里有精微含蓄的审美要求。因此,当代中国画首先要回归“笔墨情趣”,追求中国画自身的艺术质量与文化含量,归根到底,要讲究诗书画印一体的艺术品位和修养。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国画的发展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中国画无论在形式技法,以及思想内含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艺术不是非此即彼,并非要走同一条路。不同主张的人, 即便是主张完全相反的人,只要他们有才华,有个性,并且发挥到极致,都有可能创造出非常优秀的作品,也有可能成为开宗立派的大师。

艺术家和你这个作家一样靠作品说话,观点和主张没有简单的对与错,至少现在看来,张仃和吴冠中都是非常优秀杰出的画家,现代美术史上都会有他们的地位。

刘任求近期作品

 

绘画大师刘任求(5)

绘画大师刘任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