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和作品绘画大师刘任求

绘画大师刘任求(4)

刘任求大师东西方艺术对话录

林可行编著

 

东西方艺术的特质

编者:我以为东西方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不—样的。大概东方艺术重主观 ,西方艺术重客观。

刘任求:东方艺术为诗意的,西方艺术为戏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西方绘画对色彩的运用很强调,典型的有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这也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最本质的区别。西方古典艺术偏重理性,在形式上的特点尤其表现在重视素描而轻视色彩之上,反而古典则热衷于情感,它不像古典主义那样追求庄严、静穆、单纯、和谐的古典意蕴,而是强调自由、放纵的精神和富丽、壮观的气势,动荡激越的精神,这在巴洛克和浪漫主义艺术中充分表现出来,前者表现了对于文艺复兴古典趣味的反动,后者则体现出与新古典主义的格格不入。

春色满园  180cm x 90cm (刘任求早期作品)

 

编者: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直影咱着西方美术的发展,因为早期为宗教题材服务的原因,他们比较注重写实主义。 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和科学的探索,发明了透视法,解决了在平面上真实地表现三度空间的方法。

刘任求: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这点对于东西方绘画来讲是一样的。西方传统绘画作为面向现实的艺术,长期以来一直是把有效地表现故事和传说,描绘具体的情节,表现怪诞的梦境以及表达某种寓意或象征,当作自己的任务。因而强调绘画中的形式结构,或表现人类的孤独, 苦闷与死亡,或呕歌生命和爱情,所以,20 世纪末的美国产生了超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         。当写实主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 西方绘画史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流派,其目的就是为了创新。如表现主义的画家们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表现入内在的情感及精神,最终还发展出了抽象派画,这是很自然的结果 。

刘任求近期作品

 

编者:中国人缺乏理性的思想,从远古的巫文化开始,绘画艺术就是为表达非理性的感情服务,那时象形的文字便是书写与绘画的统—,因此它—直被汉字绑架,所以,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文人画传统,相对于西方绘画它更具有艺术的精神。

荷 趣 90cm x 70cm (刘任求中期作品)

 

佛道禅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编者:古希腊三个连贯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起创立了西方哲学思想,成为了西方文化的底色, 因而造就了西方绘画的写实主义传统。而且,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雕塑作品很多没有作者姓名,应该是当年的工匠们的创作 。

刘任求:中国也是—样的,汉代以前的艺术家往往以工匠身份出现,他们都依靠绘画的手艺谋生,绘画是功利的,必须围绕服务对象的要求进行创作。但从顾恺之开始就不一样了,他是有记载中最早的文人画家,他不仅有画,还有画论,还有歌赋。当时不仅文入画画,连皇帝也画画,梁元帝萧绎就是个出色的画家。

从顾恺之仅有的山水画《洛神赋图》中可以窥见当时山水画初期形态的端倪, 基本上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所记载的样子 ,“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桔”,或“水不容泛,人大千山”,无论是山水还是树石,都表现为高度的概括化。比如树的表现,银杏树仅象征性地以三五片银杏叶概括    ,树枝的“列植之状”也是“若神臂布指”,离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银杏树有很大距离,正如顾恺之所论“凡画,人最难, 次山水,次狗马”。山石仅以“高古游丝”线条勾勒,而没有皱法,水法和云法的表现是极为纯熟的,水云的流态动势相当完美 。由此可见, 山水画的表现在当时已达到的艺术水准。

国色天香 70cm x 60cm 180cm x 90cm (刘任求中期作品)

 

编者:中国文人过早参与了绘画创作,便把他们的精英文化带入到绘画的思想中。于是,儒家“游千艺” “文以载道”的思想,重神、重意、重主观情绪的表达等理念,很早就被纳入到绘画创作中。

刘任求:对中国画产生影响的是佛道禅思想。中国哲学的本源是老庄思想,中国人物画的产生是佛教文化与本土的儒家文化激烈碰撞、交融的结果。人们根据佛家经典故事绘制出一个个生动的人物模样,起到“塑形象,助人伦”的教化作用,这一点和西方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是一样的,它成为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一个最重要的题材。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禅宗,而禅宗与老庄哲学对中国画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山水画、花鸟画是在魏晋时期“礼教崩弛”、老庄哲学兴盛的背景下产生的。六朝四大画家张僧繇、顾恺之、曹不兴、陆探微都是以禅入画,将佛家的空灵与简约作为绘画的气韵,追求物我合—的高妙禅境。

南朝宋宗炳说“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圣人以神法道,山水以形媚道。”他是将道家思想引入山水画的第一人。五代荆浩说“运转变通,不质不形,高低晕染,品物深浅,文采自然,似因非笔。中国画不是单纯地再现物象,也不是舍去形体的抽象,而是物象与扽象,即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体的变化的统一。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与道教文化相结合,不仅合乎“形而上”的神,而且合乎万物有生命的自然形态。谢赫则继承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提出了著名的“六法论”, 并将“气韵生动”列于首位。

老子曰“知其白而守其黑。” 正所谓空而不空,以白当黑,玄妙之处乃是“无声胜有声”。中国画是线条的艺术,利用线的疏密形成对比美感,其结构原则为“计白当黑”、以虚衬实。老子曰“道生—,—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境界的回归即是心灵的回归。基于老子 “大象无形”的宇宙意识和庄子“解衣盘满” 的超脱情怀,诗、书、画、印四者才得以圆融,得以有“和合—处”的美学品格。

庄子承老子之学而恣为之说,以逍遥自在去把握了中国艺术精神。这种纯艺术精神的性格,其玄远淡泊的志趣,恰恰适合于文人墨客、山林 之士,在自然中获得精神的自由。“心斋”之心是“忘知”而呈虚静的,庄子曰“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虚室为心斋,白即是明之意,虚静而洞明,才能吉祥美好。有这等美的意识观照,山水画应是能超越时空、不受任何欲念干扰而一无限隔的主客两忘的境界。玄学的“有、无”,“形、神”,“言、象”,“意、言”之辨,“名教与自然”之争,其核心是对主体理想的争论,都是在于个体如何超越有限以求无限的追求。葛洪《抱朴子·至理 》说  “夫有因无而生吾,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 悟对通神,也就是把握到了难以言说的“玄妙”了。

清泉石上流 138cm x 69cm  (刘任求近期作品)

 

编者:六朝时期应该是中国山水画的真正起点,虽说它是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期,却产生了灿烂的美学,这应该归功于当时的文人隐士。当时,类似于陶渊明、谢灵运的隐逸思想普遍流行,此时,人们对自然美有了更深的认识,促进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谢灵运《山居赋》中所记载的始宁山就是典型的例证。他的山水诗,开拓了山水诗写实的审美之路。之后王维的绘画达到了“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的境界,也正说明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也益于诗的发展和衍化。

刘任求:中国的传统山水画,是中国式的思维表达,中国哲学是领悟其语境的基础。无论是老庄玄学“恍兮惚兮”而扑朔迷离,还是六祖禅宗当头棒噶而顿悟,都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气质。中国山水画离不开“道”及老庄玄学,这些早已渗透到中国画的所有层面。把握了佛、道、禅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你这个作家就不会徘徊在中国画的大门外了,就可以登堂入室了。

雨过蝉声  138cm x 69cm 180cm x 90cm (刘任求近期作品)

 

编者:老子《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众门之妙。”看来真是有—点“玄”。道学禅宗话“ 玄”说悟,将人的思维推向虚无镖渺的云端。“妙”就是艺术,可助高人另辟蹊径,所以强调人要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刘任求: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家宗炳受慧远影响,亲上庐山住五旬,考寻方义,好山水,喜远游,终生隐迹山林。他说“意有精粗,感而得,形随之。精神极,则超形独存,无形而神存,法身常住之谓也”。画者,不过是“正心、体性”,其实是“画禅”。宋人称绘画为“墨戏”,明人则曰“画禅 ”,画与禅不可分矣。潘天寿先生说“二三千年来,佛教与吾国的绘画,极是相依而生活、相携而发展。”

道学禅宗中所含的深刻意蕴境界,亦非—朝—夕之功能了然于胸,如郭熙云“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亦如苏轼说“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而已。” 黄宾虹先生说“老子言‘道法自然’, 庄子谓 ‘技进乎道’。学画者不可不读老、庄之书,论画者不可不见古今名画 。” “读书余暇,寄情于画,笔墨之际,无非生机,有自然而无勉强也。” 能蕴古今之妙,穷造化之源,能讲求笔墨意趣,精进不惮而持修者,皆是道也。

中国山水画的形式、内容上的特点,实是由“玄妙”、“顿悟”的佛法禅理所组成。绘画取物于象,但此象更强调为心象而非具体物象,更可随心所欲、任君自便,以象外之象来传达心象。山高水长,一丝不绊。云烟供养,无事挂碍。荒野林泉,归乎于道。卧青山,看白云,让心灵放归于山林。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一念既无,山水真现。

画离不开“道”及老庄玄学, 这些早已渗透到中国 画的所有层面 。把握了佛、道、禅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 你这个作家就不会绯徊在中国画的大门外了, 就可以登堂入室了。

刘任求近期作品

 

编者:老子《道德经〉开篇就说 “道可道, 非常道。”“玄之又玄 , 众门之妙。“ 看来真是有—点“玄"。道学禅宗, 话 ” 玄”说悟, 将人的思维推向虚无镖渺的云端 。 "妙”就是艺术,可助高人另辟蹊径, 所以强调人要无为、无我、 无欲, 居下、清虚、自然。

刘任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家宗炳受慧远影响,亲上庐山住五旬,考寻方义,好山水, 喜远游, 终生隐迹山林。他说 “意有精粗, 感而得,形随之。精神极,则超形独存,无形而神存, 法身常住之谓也” 。画者,不过是“正心、体性”,其实是“画禅”。宋人称绘画为“墨戏” ,明人则曰“画禅 ”, 画与禅不可分矣 。潘天寿先生说 “二三千年来, 佛教与吾国的绘画, 极是相依而生活、相携而发展。”

道学禅宗中所含的深刻意蕴境界,亦非一朝一夕之功能了然于胸,如郭熙云  “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 亦如苏轼说 “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而已。” 黄宾虹先生说 “老子言‘道法自然’, 庄子谓 ‘技进乎道’。学画者不可不读老、庄之书,论画者不可不见古今名画 。” “读书余暇,寄情于画,笔墨之际,无非生机,有自然而无勉强也。” 能蕴古今之妙,穷造化之源,能讲求笔墨 意趣,精进不惮而持修者,皆是道也。

中国山水画的形式、内容上的特点,实是由“玄妙”、“ 顿悟”的佛法禅理所组成。绘画取物于象,但此象更强调为心象而非具体物象,更可随心所欲、任君自便,以象外之象来传达心象。山高水长,一 丝不绊。云烟供养,无事挂碍。荒野林泉,归乎于道 。卧青山,看白云,让心灵放归千山林。逸笔草草 ,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一念既无,山水真现。

 

绘画大师刘任求(3)

绘画大师刘任求(5)